[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规模集成的夏玉米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6340.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兵;王日;王长进;崔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规模 集成 玉米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夏玉米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目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中,合理密度、节水滴灌、随水施肥、病虫防治及田间管理受到高度关注,而实现高效、规模、集成的夏玉米种植,目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对于玉米产量提高的潜力没有充分的挖掘。目前夏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单一品种,其特点是,生育期长,为追求高产,合理密植,主要由人工播种、管理、收获,耗时、耗工。随着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规模集成的夏玉米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可提高夏玉米种植的生产率及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规模集成的夏玉米种植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选种,选择株高不同、抗性不同、熟期相近的两种玉米杂交种,两种玉米杂交种要求发芽率达95%、纯度达97%、净度达到98%以上;
(2)配备作业机械,配备播种施肥机、追肥机、中耕除草机、收粒机,所有作业机械的作业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垄数要相同;
(3)机械整地,每隔4年深翻一次,其它年份免耕;
(4)播种及施肥,两种不同株高的玉米杂交种交叉播种,且在播种的过程中施肥;
(5)追肥,在玉米生长至9-11叶期、拔节期分别追一次肥,每隔一行开沟追肥,追肥总量为150-200kg/hm2;
(6)中耕除草,在玉米拔节前期二至三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剂喷洒量不少300 kg/hm2,做到不重不漏;
(7)收获,待两个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25%以下,进行采收,并同时对秸杆粉碎还田。
优选的,步骤(1)中,所选择的两种玉米杂交种为隆平206和迪卡517。
优选的,步骤(2)中,各作业机械的作业行距为60cm,一次操作为4垄。
以上方案中,选用两种不同株高的玉米杂交种交叉机播,容易形成玉米冠层的层次性,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株高的差异,致使不同玉米群体的根系、株高、叶片、冠层和株型等出现规律性的差异,形成一个个错落有序的梯形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群体通风效果,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的目的;同时抗性不同玉米杂交种还有对病虫害起隔离作用。所有作业机械的作业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垄数的相同,可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障碍,达到以玉米标准化种植促机收,以玉米机收促进玉米标准化种植。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理、可行,它赋予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效、规模、集成种植,以达到提高夏玉米种植的生产率及产量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块前茬为小麦,具体具有以下步骤:
(1)选种,选择株高不同、抗性不同且熟期相近的两种玉米杂交种,两种杂交种的发芽率达到95%,纯度达97%,净度达到98%以上,两个玉米杂交种分别选择为隆平206和迪卡517,标准达到精量点播的要求。
(2)配备作业机械,配备播种机、追肥机、中耕除草机、收粒机,所有作业机械的作业行距及一次操作的垄数要相同;播种机为布谷牌4行播种施肥机, 追肥机采用手推式,中耕除草机采用4垄喷施农药机械,收粒机采用雷诺四行玉米收粒、秸杆粉碎一体机,且它们的作业行距均为60cm。
(3)机械整地,小麦茬采用免耕,由于玉米是深耕性作物,所以每隔4年深耕一次。
(4)播种及施肥,进行隆平206和迪卡517交叉单粒播种,且在播种的过程中施肥,基肥采用史丹利N:P:K18:18:18,每亩施肥量为30公斤。
(5)追肥,在玉米生长至9-11叶期、拔节期分别追一次肥,每隔一行采用手扶追肥机械进行边开沟边追肥边覆土,追肥采用尿素安庆石化N含量≥46%,追肥总量为150-200kg/hm2,两次追肥的分配原则是,第一次占追肥总量的2/3,第二次占追肥总量的1/3。
(6)中耕除草,在玉米拔节前期三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剂喷洒量不少300 kg/hm2,做到不重不漏;具体的,到5叶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到7叶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到11叶期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掌握先浅后深的原则,第一次以1-1.5寸为宜;第二、三次以2-4寸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树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种养循环链综合种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