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5307.9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2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眼镜 观测 观测距离 眼疲劳 预设 目标对象 疲劳 测距 用户佩戴 用户体验 综合考虑 准确度 超声波 检测 记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提取所述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判断所述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若所述持续观测时间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该方案综合考虑了眼睛的持续观测时间和观测距离对眼睛的影响,提高了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另外,通过超声波来检测观测距离,使得智能眼镜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扩大了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提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眼睛的保护需求越来越高,用眼时间过长或用眼距离过近是诱发近视眼疾病的主要原因。眼睛近视一旦形成很难治愈,所以应该注重在用眼过程中预防近视和用眼疲劳。智能眼镜可以起到用眼疲劳提醒的作用,通过佩戴智能眼镜有助于防止近视的发生。智能眼镜是指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可穿戴的眼镜设备,其具有使用简便,体积较小等特点。
现有的智能眼镜一般根据眼睛与观测物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是否发出用眼疲劳提醒,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用户近距离观测某一物品(比如书本)时带来近视的可能性,但是人类眼睛的疲劳程度不仅与观测距离有关系,还与观测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现有的智能眼镜并不能准确地发出疲劳提醒,比如,观测物在智能眼镜的提醒距离之外时,由于用户过长时间的盯着观测物,也会带来严重的眼疲劳,而此种情况不在现有的智能眼镜的疲劳提醒范围内。另外,现有智能眼镜采用的大多是红外测距技术或摄像头拍照技术,而红外测距技术最大的缺陷是测量的最短距离太短,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时候,由于阳光的影响,此时采用红外测距技术的智能眼镜基本已经失去作用。而摄像头拍照技术则对于最远距离有很大限制,上述缺陷都使得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较小。
因此,如何提高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扩大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低、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小。
从而提供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用于智能眼镜,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提取所述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判断所述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若所述持续观测时间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包括:向所述目标对象发送超声波,记录发送时间;接收所述目标对象反射的超声波,记录接收时间;根据所述发送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以及所述超声波的传播速率计算得到所述观测距离。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错误用眼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10cm~50c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近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51cm~5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三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用眼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大于5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四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远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三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四时间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寻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声音检测提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