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KV6.0系统的可信技术兼容性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4626.8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婷;申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kv6 系统 可信 技术 兼容性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NKV6.0系统的可信技术兼容性测试方法,包括:可信引导测试:用于在grub阶段采用TCM芯片对NKV6.0系统内核镜像、initrd和启动配置文件进行度量;可信接口测试:用于验证为NKV6.0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了操作TCM可信芯片的接口实现情况;可信运行控制测试:用于验证CTMM对运行中加载的内核模块和系统配置文件的完整性度量;可信管理中心测试:用于验证负责系统度量白名单的图形化管理。本发明可保证可信技术中可信引导模块、可信芯片接口执行模块、可信运行控制模块及可信管理中心能够完美稳定地工作在NKV6.0系统中,更大程度上确保其NKV6.0系统中可信技术的安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NKV6.0系统的可信技术兼容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可信计算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外,可信计算技术已广泛使用,目前统计集成可信计算技术的终端类型的设备达到19亿台套以上。从根本上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当前解决云安全、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安全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目前,国际上在可信计算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是可信计算组织(TCG-TtrustedComputing Group),同时,TPM1.2、TPM2.0等标准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与应用。TCG的规范包括了从硬件TPM芯片,到软件TSS,从安全PC Client、服务器,到可信网络连接TNC,从总体的体系结构,到具体的操作接口,整个TCG规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目前,基于“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的”的TCM芯片和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产品已经推向市场,自主可信计算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安全芯片TCM、可信软件栈TSM、安全主机、可信笔记本电脑,以及一系列可信计算解决方案。自主可信计算技术产业已经经受住市场的检验,对国际可信计算产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为了保证自主国产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运行平台的可信性,在NKV5U8系统版本上加入可信技术设计,称为NKV6.0系统版本。采用可信grub引导(对启动过程中涉及的引导程序和引导文件进行度量验证,防止使用不可信的本地配置启动)、可信运行控制(可信静态链扩展,进程的完整性保护,文件的完整性保护)、可信芯片TCM支持和可信管理中心(图形化管理操作)等可信功能来缓解系统所受到的安全威胁。
然而,一个新产品或者技术的出现,出现缺陷和漏洞概率往往很大,在用户使用之前,需要保证其产品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中,不会因接口、函数的不同而发生错误的兼容性问题。
目前常用的兼容性测试包括:
硬件兼容性测试:目的是确认对于硬件环境的描述是否合理正确。因为不同的硬件配置可能影响软件的性能,有些软件可能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中,出现不同的运行结果或是根本就不能执行;
软件兼容性测试:软件兼容性测试是指检查软件之间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交互和共享信息;交互可以是同时运行于同一台计算机上,或在相隔甚远的不同计算机上的两个程序之间进行;也即是指测试软件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不同的网络等环境中是否能很好地运行的测试;理论上任何两个软件之间都有冲突的可能,因此软件的兼容性就成为了衡量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兼容性测试:通常一个系列中不同软件通过约定好的数据格式实现集成,不同的软件通过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集成,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相应的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检查被测软件是否可以通过符合数据格式的各种数据进行正确的交互。
简而言之,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某产品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与各种软件的协调性,即测试软件之间能否很好的运作。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标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