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解COD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3447.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赵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旌(湖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14;C12N1/04;C12R1/66;C12R1/885;C12R1/685;C12R1/8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4433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cod 真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解COD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复合真菌菌液、保护剂以及载体组成,所述复合真菌菌液包括Aspergillus calidoustus菌液、柠檬绿木霉菌液、黑曲霉菌液以及匍枝根霉菌液,所述保护剂包括脱脂奶粉、海藻糖、碳酸钙与甘油。制备方法:1)将Aspergillus calidoustus菌液、柠檬绿木霉菌液、黑曲霉菌液以及匍枝根霉菌液混合得到复合真菌菌液,然后加入保护剂混合均匀;2)将载体进行粉碎过60~100目筛子处理;3)再将粉碎处理过的载体加入到复合真菌菌液中混合均匀,然后预冻处理,再进行干燥,即可。该菌剂以真菌作为降解微生物,不仅菌种稳定,而且协同作用明显,有利于降解污水中的COD。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微生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解COD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养殖及生活废水的处理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在污水处理领域里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工业污水在处理水质效果时不稳定,而且运营成本较高,经过净化后的水需要经过通入氯气等进行消毒处理,导致原本是会提里面的微生物发生大量死亡,从而让水体丧失原本的自净化的能力,污水处理剂中的化学成分存在偏高现象,容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等,养殖污水的COD和氨氮超高。
较之化学法,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有如下优点:⑴每种化学用品都是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当遇到其他化学物质时就有可能失效,而生物制剂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光谱性;⑵化学产品可以暂时消除某些有害物质以及掩盖臭味,缺不能阻止有害物质的生成;⑶使用化学产品后,水体中会有残留,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生物制剂所含天然微生物,不含致病菌和病原体,这些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为食物,当污水得到净化后,这些微生物会随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直至消亡;⑷无毒,无腐蚀性,使用方便,基本不需要添加设备或是工程,节省资金投入。
工业污水成分更加复杂,特别是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合物进入环境,这类物质主要是烷烃类、烯烃类、脂环烃类、芳香烃类、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尤其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苯酚、氯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氰类、胺类以及氨氮等随着工厂排放的废水或固废进入环境,由于这些物质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陌生性,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已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这些物质长期在环境中积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现有微生物降解COD处理剂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上COD降解菌剂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普遍以细菌为主,真菌复合菌剂应用较少,真菌的降解作用未被充分挖掘;2)菌种不稳定问题,严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生产和应用,菌种提纯和驯化不稳定;3)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稳定性不强,易受环境影响,群体结构或因环境变化使某些微生物死亡或因新的微生物的介入导致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群体优势被改变;4)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分布不够均匀,同种微生物分布较为集中,呈现区域化现象;5)大多混合菌系中菌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开发出的产品对于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菌株筛选和组合还是一个随机过程的,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对于已经应用的混合培养体系也不能有效的协调菌间的关系,使其达最佳生态水平,发挥最大效应。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复合微生物制剂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降解COD真菌菌剂,该菌剂以真菌作为降解微生物,不仅菌种稳定,而且协同作用明显,有利于降解污水中的COD。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降解COD真菌菌剂,由复合真菌菌液、保护剂以及载体组成,所述复合真菌菌液包括Aspergillus calidoustus菌液、柠檬绿木霉菌液、黑曲霉菌液以及匍枝根霉菌液,所述保护剂包括脱脂奶粉、海藻糖、碳酸钙与甘油。
进一步,所述Aspergillus calidoustus菌液、柠檬绿木霉菌液、黑曲霉菌液以及匍枝根霉菌液的体积比为15~30:10~25:20~35: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旌(湖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永旌(湖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