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8752.2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警生;路文博;范兴发;苏培焕;王芳;周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74;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吴黎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机房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其包括:壳体,制冷机构室内部分,室内风机,还包括室外空气进风通道和控制器,其中室外空气进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连通室外和所述内腔;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和所述循环通道与所述内腔连接的上游部分导通与截断,其中,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打开时,所述循环通道关闭;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关闭时,所述循环通道打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节能机房空调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节能机房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不断紧缺,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强,使得节能技术愈加受到重视。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机房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现行机房的热负荷比较大,需要全年供冷,即使是在冬季时节,机房空调也是处在制冷和加湿状态。因此,安置在机房内部的空调设备须长时间运行,其耗电量很大。
现有技术中,许多机房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室内外空气的温差来进行节能的。如:将室外冷空气直接引入机房或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利用外界空气能量。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气的方式效率较高,但室外空气较脏,机房的洁净度得不到解决,湿度得不到保障。而热交换的方式得效率较低,且湿度问题仍得不到解决。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200333A公开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其包括具有电动进风门、空气过滤网、降温除尘加湿水帘和风机的进气系统,和具有电动排风门的排气系统,以及智能节能控制器。其中降温除尘加湿水帘由水帘体和循环水箱构成。水帘体通过循环管道与循环水箱连接,在循环管道中装有循环水泵。该智能节能控制器由用于采集和传送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室内温湿度变送器,用于采集和传送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室外温湿度变送器,根据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计算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的控制芯片,及用于根据控制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进气系统开启的驱动电路构成。当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小于预设湿球温度阈值,且室内温度大于第一预设上限值,室内相对湿度小于预设下限值时,发出控制信号;进气系统开启,引进的空气通过进气系统的电动进风门和空气过滤网后,与循环水在进气系统的降温除尘加湿水帘的水帘体接触,进气系统的风机的运行加大水帘体表面的水蒸气的分压力,通过循环水的蒸发对进气系统引进的空气进行降温和加湿,之后送入机房。排气系统由智能节能控制器控制,用于将对机房进行降温和加湿后的空气排出室外。
上述在使用中,该现有技术中的节能空调系统需要与机房空调配合使用,且分开设置,各自独立运行,由此使得机房中空调设备占用很大空间,且节能空调系统与机房空调各自独立运行,则在温度湿度控制方面存在大量的功能重复的部件及机构,使得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节能机房空调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节能机房空调系统。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包括:
壳体,具有内腔及连通室内和所述内腔的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制冷机构室内部分,设置在所述内腔中;
室内风机,位于所述循环通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还包括
室外空气进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连通室外和所述内腔;和
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和所述循环通道与所述内腔连接的上游部分导通与截断,其中,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打开时,所述循环通道关闭;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关闭时,所述循环通道打开。
所述室外空气进风通道上设置有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可调节进风量的室外电动风阀,所述循环通道的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可调节进风量的室内电动风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