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8292.3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曾晨光;杨习锋;彭芸;秦小鹏;布丽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L31/06;B29C45/00;B29C43/02;B29C43/56;B29K67/00;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吸收 骨折 固定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所述材料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左旋聚乳酸依次经过预热、制胚、自增强、淬火形成型材;所述左旋聚乳酸的比旋光度为‑155°~‑160°;所述型材的结晶度50%‑80%;2)机加工:将步骤1)所得的型材通过车削、精雕或直接成型;所述车削过程中使用双向联动夹具,所述联动夹具夹持型材两端并对型材中间部分进行车削加工。本发明提供的骨折内固定材料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可应用于不同场合骨质、骨折面的内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一种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具体涉及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占有很大比重。这类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在生物体内分解,其分解产物可以代谢,并最终排出体外。利用生物吸收材料,可实现受损组织的重建,这些材料只是起到暂时替代作用,随生物组织的生长,材料逐渐消失。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材料中,研究最多的是脂肪族聚酯,特别是聚乳酸,由于其原料易从淀粉、蜜糖等发酵而得,为其广泛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完全可降解吸收性材料,在体内可降解成乳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人体无毒无害,是当前医学上应用最多的合成可降解聚合物之一,它在医用领域中广泛应用为药物缓释材料、体内植入材料、手术缝合线、骨科内固定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等。
骨折内固定骨板是骨科内固定材料的一种,其主要用于人体四肢骨、锁骨和骨盆等骨折的内固定,现有的内固定骨板主要采用由D-乳酸、三亚甲基碳酸盐组成的复合聚乳酸材料或钛合金制成,然而由D-乳酸或、三亚甲基碳酸盐组成的聚乳酸材料制成的骨针由于消旋型D,L-乳酸合成的消旋体D,L-聚乳酸(PDLLA)为无定型结构,其机械性能较差,降解时间较短,且在体内会发生收缩,收缩率达50%以上,应用受到局限。L-聚乳酸(PLLA)和D-聚乳酸(PDLA)的链段排列规整,结晶度、机械强度和熔点等都远超过PDLLA。
通常骨折内固定骨板和可吸收螺钉配套使用,是由可降解的L-乳酸、D-乳酸及三亚甲基碳酸盐的共聚物制成。这些共聚物很早就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安全的医疗用途,它们通过水解作用在体内降解生成α-羟基酸,然后被人体代谢掉。在植入18-36周后,植入物将会逐渐失去强度,而在2-4年中发生生物再吸收。可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可吸收植入物,并且可以需要进行设计,比如有骨钻头、骨螺纹丝锥、锥口钻头、测深尺、钉剪、改锥、骨板折弯器和加热设备等。可吸收植入物是无菌、非胶原状态提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强度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所述材料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左旋聚乳酸依次经过预热、制胚、自增强、淬火形成成型材;所述左旋聚乳酸的比旋光度为-155°~-160°;所述型材的结晶度50%-80%;
2)机加工:将步骤1)所得的型材通过车削、精雕或直接成型;所述车削法使用双向联动夹具,所述联动夹具夹持型材两端并对型材中间部分进行车削加工。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超声波或机械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的振动频率为20kHz,振幅为0-30mm;优选的,所述挤出强化的温度为135℃-165℃,所述锻压强化的温度为165℃-195℃。
优选的,所述制胚的温度为190℃-230℃,所述淬火冷却速率为70℃/min-130℃/min,所述淬火时间为1.5min-2.5min。
优选的,还包括热塑变形步骤:将步骤1)中成型后的材料在压力100kN-150kN下进行热塑变形,所述热塑变形温度为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