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8276.4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阚长宾;杨进;刘鹤;周易霖;宋洪星;徐晓东;高怀玺;于晓聪;周建良;杜新军;张莹;周明强;尹灿;刘二平;王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地质灾害 模拟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依次设置有第一模拟地层、含浅层气模拟地层、含砂模拟地层、含浅层流模拟地层、第二模拟地层;信号发射器,位于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中靠近第二模拟地层的一端;信号接收器,位于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中靠近第一模拟地层的一端;信号发射与接收控制系统;第一预埋注入管线,一端位于含浅层流模拟地层,另一端连接增压泵;第二预埋注入管线,一端位于含浅层气模拟地层,另一端连接增压气泵;含浅层气模拟地层和含浅层流模拟地层边界处设置有致密泥质封存装置。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模拟出的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与实际深水浅层地质灾害吻合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陆上未勘探的领域越来越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深水浅层领域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但深水浅层的地质环境复杂,深水浅层勘探作业中面临浅层流、浅层气等地质灾害的考验。
浅层流和浅层气在深水浅层勘探作业中具有多发性,若对浅层流和浅层气地质灾害认识不够则可导致井眼内产生强烈砂水汆流、井口头失去依托支撑、井筒错断、井口塌陷或井口丢失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钻井重大灾害性事故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需加强对深水浅层中的浅层流和浅层气等地质灾害的地震学特征的识别,为实际勘探钻井提供数据支持,降低深水浅层的钻井风险。现有技术中,对地质灾害的地震学特征的进行识别,需要先在室内模拟出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然后,在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中基于正常地层和含地质灾害地层对地震速度响应特征不同的特点,通过地震数据正演、反演等地震信号处理方法获得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正常沉积地层、含地质灾害地层)的变化趋势线比对,接着,通过预设的数学模型对变化趋势线比对的差异确定各种地质灾害的地震学特征,进而可以为实际勘探钻井提供数据支持。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时,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一般都是在在室内模拟,存在尺寸、环境等限制,很难模拟出与实际深水浅层地质灾害吻合度较高的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导致不能准确的得到的深水浅层中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地震学特征。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可以得到深水浅层中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地震学特征,为实际勘探钻井提供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可以提高模拟出的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与实际深水浅层地质灾害吻合度,进而可以得到深水浅层中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地震学特征,为实际勘探钻井提供数据支持。
本申请提供的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深水浅层地质灾害模拟系统,包括:
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在所述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依次设置有第一模拟地层、含浅层气模拟地层、含砂模拟地层、含浅层流模拟地层、以及第二模拟地层;
信号发射器,位于所述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中靠近所述第二模拟地层的一端,用于发射地震波;
信号接收器,位于所述预选的室外实验场地中靠近所述第一模拟地层的一端,且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相正对,用于接收地震波;
信号发射与接收控制系统,与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发生器进行地震波发射,以及控制所述信号接收器进行地震波接收;
第一预埋注入管线,一端位于所述含浅层流模拟地层,另一端连接有增压泵;
第二预埋注入管线,一端位于所述含浅层气模拟地层,另一端连接有增压气泵;
所述含浅层气模拟地层与所述含砂模拟地层、以及与所述第一模拟地层的交界处,以及与所述含浅层气模拟地层连接有第二预埋注入管线的一端相正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致密泥质封存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纳豆冻干粉和大豆肽胶囊)
- 下一篇:包装箱(SAMK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