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0482.0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尹瑞新;赵习子;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2 | 分类号: | E21B47/00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管 检测 油管 内衬 图像 成像装置 衬管 脉冲信号传输 频率脉冲信号 图像获取装置 信号放大处理 解码 检测结果 视觉死角 无损伤 内壁 伸入 放大 清晰 应用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该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包括:将图像获取装置伸入到待检测的内衬管中获取内衬管内壁的图像;将所述图像进行信号放大处理,产生频率脉冲信号;将所述脉冲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放大解码,在所述成像装置上呈现所述图像;通过分析所述图像,获得内衬管的检测结果。应用本发明的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对内衬管进行检测,能够清晰地看到内衬管的内部情况,无视觉死角,从而准确地判断内衬管出现的问题。不但投入成本低,而且检测过程对内衬管无损伤,一个工作人员就可轻松完成检测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采油作业中,采油井油管会发生偏磨、腐蚀和结垢的现象,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缩短,作业费用增加。尤其是采油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抽油杆与油管偏磨造成报废的油管占油管年用量的1/6以上。
目前,内衬油管技术可以减轻抽油杆与油管内壁的磨损,提高油管的抗磨性能和防腐蚀性能,并且该技术已成为油田采油井的主体抗偏磨防腐蚀技术。例如,以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而言,油管中下入内衬管的油井达到746口,内衬管的应用数量在120万米以上。随着应用量增多,油井以及提出的内衬管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作业365井次,回厂检测内衬管35231根。
目前,对油管的内衬管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漏磁检测和工作人员的肉眼和强光手电照射进行分选检查。漏磁检测的设备造价高,从而提高了内衬管的检测成本。而单纯地依靠人的肉眼和强光照射,视距短,可靠性差,对内衬管的老化、损伤、鼓包变形和结垢等情况无法进行准确地判断(如图1所示)。如果肉眼判断不准确,检测后问题管继续下井使用,会造成返工上修,近几年仅内衬管油井,因内衬刮伤、鼓包变形、基管破裂等造成返工、短期上修26口井,对油田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地依靠肉眼辨别,对内衬管的检测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包括:
将图像获取装置伸入到待检测的内衬管中获取内衬管内壁的图像;
将所述图像进行信号放大处理,产生频率脉冲信号;
将所述脉冲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放大解码,在所述成像装置上呈现所述图像;
通过分析所述图像,获得内衬管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该检测方法还包括:移动图像获取装置在内衬管中的位置,获得不同方位和/或不同深度的内衬管内壁的图像。
具体地,所述图像获取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通过电缆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缆通过电缆盘收送。
优选地,所述图像获取装置为内窥镜。
具体地,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照明光源和摄像镜头。
优选地,所述照明光源的亮度为300~400cd/cm2。
优选地,所述摄像镜头为CCD摄像镜头。
优选地,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可移动支架上。
具体地,所述成像装置为计算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发明的油管内衬的检测方法对内衬管进行检测,能够清晰地看到内衬管的内部情况,无视觉死角,从而准确地判断内衬管出现的问题。不但投入成本低,而且检测过程对内衬管无损伤,一个工作人员就可轻松完成检测任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0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夹式投球压裂滑套
- 下一篇:一种碳酸盐岩储层体积酸压导流能力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