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8333.0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凤;刘澄波;唐旭东;朱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2 | 分类号: | H01R4/02;H01R4/66;H01R13/52;H01R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装置 及其 应用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地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内往往容纳大量的110kV及220kV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考虑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人员任意接触电力电缆时的安全电压要求,上述电力电缆的金属层需要严格接地。管廊内电气保护接地与监控系统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要求不高于1欧姆。当综合管廊本体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需外接人工接地体。
工程设计阶段往往难以计算综合管廊的实际接地电阻,从安全上,一般采用沿管廊纵向间隔预埋接地连接钢板,土建施工完成后在预埋接地连接板的外侧涂沥青进行防腐。
然而,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多预埋的接地连接板并无接地连接需求,由于预埋的接地连接钢板与综合管廊土建壁板内钢筋相连,若连接板外侧疏于防腐处理,其长期与土壤接触易受化学腐蚀,进而会影响管廊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预埋接地连接钢板且适用于潮湿环境及腐蚀性环境的接地装置。
一种接地装置,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一面开口;
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盒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盒体内部穿出与所述开口相对的所述盒体的底部;
盖合部,盖合于上述开口,所述盖合部的侧壁套设于所述盒体的侧壁,所述盖合部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环设于所述盖合部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的厚度自所述盖合部向所述挡水板的端部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合部为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盒体薄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盒体的连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外表面高于所述盒体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合部为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过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上开设有槽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位于所述槽孔内。
上述接地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
在综合管廊配筋施工完成混凝土浇注前,将接地连接部中的第一连接部与壁板内的横向钢筋焊接连接,然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当所述接地装置用于外接接地体时,移除所述接地暗盒初始的盖合部,将外接接地体与第二连接部焊接,然后所述外接接地体伸出更换后的盖合部,安装完成。
上述接地装置的接地连接部一端与壁板内的横向钢筋焊接并浇注于混凝土中,另一端位于盖合部与盒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因此,无论接地连接部最终是否用于外接接地时,均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腐蚀和侵蚀,使得上述接地装置能够适用于潮湿环境以及腐蚀环境,进而保证了管廊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此外,上述接地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地装置所适用的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标准断面接地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地装置移除盖板和套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接地装置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盒盖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盒盖的部分放大图;
图11-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地装置应用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