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7421.9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涛;陈向明;王卫红;高博;程祯祥;刘艳;文蓓蓓;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00;C04B18/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钟锋,张秋燕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透水 无机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目前,国内市场中,透水混凝土普片存在透水率与强度不兼容的问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透水效果的前提条件下,强度很难超过C30的等级,阻碍了透水混凝土在关键结构中的发展与应用,钢渣由于自身强度偏低,也很难被应用到主要结构中。而常用的解决办法为添加一定量高强有机增强剂,这样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使得到的混凝土在掺入固废材料的前提下,强度可以达到40MPa以上,透水率达到1.5mm/s以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它的原料组成主要包括水、水泥、钢渣、石英砂、矿粉和减水剂,增强料。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水60~120份、水泥200~500份、钢渣1200~1800份、石英砂100~300份、矿粉100~200份、增强料30~80份、减水剂10~3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渣为5~16mm连续级配钢渣,其中5~10mm占总体质量的60~80%,10~16mm占总体质量的20~40%。
上述方案中,所述矿粉为S95或S105级矿粉,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同时对抑制碱骨料反应,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结构早期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砂为1mm~3mm的石英砂。
上述方案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固含量以质量分数计为10~30%。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掺量的减水剂,减水率为31%~36%,3d抗压强度比达到145%~175%。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料为一种具有活性的超细矿粉,主要成分为CaO与SiO2,是采用普通S95级矿粉经过深加工而成,比表面积不小于1000m3/kg,三天活性指数不小于120%。
上述方案中,所述粉煤灰为Ⅰ级或Ⅱ级粉煤灰。
本发明中,上述高强高透水无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水60~120份、水泥200~500份、钢渣1200~1800份、石英砂100~300份、矿粉100~200份、增强剂30~80份、减水剂10~30份,备用;
(2)将钢渣与矿粉、增强剂和部分水混合均匀,搅拌至钢渣表面全部覆盖增强剂与矿粉,以提高后续预拌透水混凝土中骨料点对点接触的强度;
(3)按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泥、砂与减水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余量的水并搅拌至充分混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水的用量为其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增强料的超细微粒特性,填充钢渣自身的空隙,同时激发普通水泥的水化效率,保证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利用砂与钢渣的不合理级配搭配(合理级配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合理的级配能造成结构中存在孔洞,保证透水效果),在混凝土中制造出具有不密实性的整体框架,保证成型后的混凝土透水率。矿粉作为矿物掺和料,在本发明中起到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同时亦提高了混凝土后期的强度。高减水率的减水剂的加入保证,在水胶比小于0.3的情况下,混凝土浆体能够充分包裹着每一颗粗骨料。
2)本发明通过在胶凝材料中加入增强剂,调节胶凝材料整体的颗粒级配,使之达到合理的连续级配,增加浆体的密实度,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
3)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骨料粒径搭配,使混凝土满足透水要求,并采用类似造壳原理减少钢渣与水接触的面积,加上透水混凝土连续空隙的特点,钢渣的安定性稳定得到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74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柔性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半柔性路面
- 下一篇:一种透水蒸压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