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肢力量康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865.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钱毅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毅蕾 |
主分类号: | A63B23/035 | 分类号: | A63B23/035;A63B21/05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左燕生 |
地址: | 054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肢 力量 康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力量康复装置,包括横杆机构、立杆机构、座椅机构、脚踏机构和拉力机构,横杆机构包括支撑立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平行设置于支撑立柱上,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间穿设有支撑杆,拉力机构包括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的本体部,本体部一端与立杆机构顶部转动连接,本体部的外部两侧分别经由气撑杆组件连接于支撑杆的两侧,拉力机构还包括形成于本体部内部两侧上对称设置的滑道,以及两端形成有可分别于两个滑道内滑动的滑动块,滑动块在穿透本体部而与滑动块连接的拉手杆的拉动下于滑道内滑动,于滑动块及本体部内壁间连接有弹性装置。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上肢康复训练费用昂贵且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上肢力量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因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以及患有残疾、中风、偏瘫或脊椎损伤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上肢活动范围受限,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临床证明,适当的主动或辅助被动运动训练是恢复上肢正常活动度的有效方法,现有技术中,普遍是在康复师或护理员的帮助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繁琐、花费大且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力量康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肢力量康复装置,包括横杆机构、立杆机构、座椅机构、脚踏机构和拉力机构,所述横杆机构包括接地的支撑立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平行设置且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上,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靠近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一端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横杆机构远离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立杆机构相连,所述横杆机构靠近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机构配合连接,所述座椅机构可沿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滑动,所述拉力机构包括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的呈长方体形设置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一端与所述立杆机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本体部的外部两侧分别经由气撑杆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两侧,所述拉力机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空腔内的所述本体部内部两侧上对称设置的滑道,以及两端形成有可分别于两个所述滑道内滑动的滑动凸起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在穿透所述本体部而与所述滑动块连接的拉手杆的拉动下于所述滑道内滑动,于所述滑动块及所述本体部内壁间连接有弹性装置;所述立杆机构包括呈倒T字形设置的下接地座,于所述下接地座顶部形成有贯通所述下接地座宽度的第一通孔,于所述下接地座中部设有脚踏机构连接座,所述脚踏机构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设置且远离所述立杆机构的一端设有第一脚踏滑动杆和第二脚踏滑动杆,所述第一脚踏滑动杆和所述第二脚踏滑动杆均竖直设置且构成滑槽结构,所述脚踏机构可在所述滑槽结构内上下滑动,于所述下接地座顶部及所述脚踏机构连接座间设有与所述横杆机构连接的横杆机构连接座。
作为限定,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立杆机构顶部转动连接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台阶块,两个所述台阶块内部形成有共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接地座顶部插入两个台阶块间、且所述下接地座上的第一通孔与两个台阶块上的第二通孔对齐,于所述第一通孔及两个第二通孔间穿设有旋转轴而使所述本体部可于所述下接地座上转动。
作为限定,所述弹性装置为布设于所述拉手杆两侧的两个。
作为限定,于所述本体部的外部两侧各设有一对称布置的撑杆轴,所述气撑杆组件包括经由第一配合环与所述撑杆轴适配连接的上本体,以及可使所述上本体于内部滑动的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底部经由第二配合环与所述支撑杆端部适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毅蕾,未经钱毅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抗举健身装置
- 下一篇:体操韧带拉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