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性自分散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125.7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4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付少海;张丽平;李敏;王良安;王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56 | 分类号: | C09C1/56;C09C3/06;C09C3/10;C09C3/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分散 硅烷偶联剂 纳米炭黑 油性 制备 精细化工领域 炭黑粒子表面 可聚合基团 双重作用 碳碳双键 炭黑表面 油性单体 油性溶剂 聚合物 共聚 包覆 接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性自分散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属精细化工领域。本发明通过在炭黑表面接枝含有碳碳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利用硅烷偶联剂的可聚合基团与其它油性单体共聚,在炭黑粒子表面包覆一层具有分散和稳定双重作用的聚合物,以达到在油性溶剂中自分散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性自分散纳米炭黑的制备方法,属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炭黑作为一种重要着色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诸多领域,但是由于炭黑粒子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极易团聚等特性,很难稳定分散在油性体系中,这些缺陷限制了炭黑性能的充分发挥,已成为炭黑应用的一大难题。因此,增强炭黑的亲油性、提高炭黑在油性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油性自分散炭黑颜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着色材料,具有运输方便,使用简单等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制备亲油性炭黑的方法主要有:(1)在分散剂协助下研磨分散,该法工艺简单,便于产业化,如:崔莹等以离子型脂肪醇醚磷盐和非离子型硅烷偶联剂作为分散剂成功分散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但是由于添加的分散剂是靠物理作用吸附在基体表面,存在吸附和脱吸附的现象,而脱吸附行为的存在会导致炭黑粒子重新聚集。(2)包覆改性,这种方法一般以炭黑作为囊心,油性聚合物为壁材,通过相分离、表面聚合、喷雾干燥的方法将油性聚合物沉积在炭黑表面,形成微胶囊,使炭黑粒子可以稳定的分散在油性溶剂中。如:专利CN101418137公开了一种原位聚合制备超细有机颜料/聚合物复合粉体的方法,成功在有机颜料或炭黑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使其在特定溶剂中很好的分散稳定性。然而此类方法大多是针对色浆而言且制备的改性炭黑大多粒径较大,不在纳米范围内。(3)接枝改性,炭黑表面的接枝改性是在炭黑表面接枝上油性聚合物链,并将其一端牢固地结合在炭黑表面,另一端伸展在溶剂中以提供足够的斥力阻止粒子间重新聚集来达到容易分散的目的。如平川纪夫等通过在炭黑表面接枝偶氮基或过氧酯基,在加热的情况下引发油溶性乙烯基单体进行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炭黑,在油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然而这种方法由于接枝条件苛刻,引发温度高,引发效率低导致包覆不完全,粒径较大(大多在微米级别);另外这些改性过程大多在一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中进行,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在油相体系中具有良好自分散功能的纳米炭黑,使其满足涤纶、聚乳酸等纤维原液着色对炭黑的要求,从而克服分散体中因添加其它物质,如分散剂、润湿剂等而造成纤维结构、力学性能和表观形貌受损的现象,克服运输环境对着色剂使用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先用液相氧化剂对炭黑表面进行处理,得到氧化改性炭黑,再加入硅烷偶联剂醇溶液,经分散设备将氧化改性炭黑分散成纳米颗粒,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并调节体系的pH值;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反应釜中,一定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加入油性共聚单体,升温至一定温度,开始滴加引发剂并控制反应时间,经高速离心、洗涤、烘干,将干燥后的炭黑粉体用粉碎机研磨粉碎,并用200目滤网过滤,即可得到油性自分散纳米炭黑颜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炭黑对液相氧化剂质量分数为0.1~20%,氧化温度20~100℃,时间0.5~10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炭黑对液相氧化剂质量分数为1~10%,氧化温度50~60℃,时间0.5~2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氧化改性炭黑在醇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40%,硅烷偶联剂对氧化改性炭黑的质量分散为0.1~50%,加入去离子水对醇溶剂的质量分数为0.1~90%,调节pH值在2~11之间,反应釜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20~80℃,反应时间为0.5~30h,加入油性共聚单体对氧化改性炭黑的质量分数为50~200%,共聚温度为50~90℃,引发剂对单体质量分数为0.5~15%,反应0.5~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不饱和树脂的界面改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