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5076.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5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洁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夏 小麦 套作 栽培 麻黄碱 种植 农业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 墒面 药材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为了提高小麦以及半夏的亩产量并且从种植开始降低半夏中有毒成分麻黄碱的含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将小麦与半夏进行交替种植,每墒面小麦种植2行,半夏种植2行,依次进行,该栽培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小麦和半夏的产量,而且能够降低半夏中有毒成分麻黄碱的含量,保证了药材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小麦套作何首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和现在农业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间套作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间套作种植越来越倍受国内外农业专家重视和探讨,现有技术中已有如小麦与大豆套种,小麦与花生套种,小麦与棉花套种等模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mate(Thunb.)Breit.的块茎,历版《中国药典》均予收载,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常用中药,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半夏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受利益的驱动,野生资源遭人为掠夺采挖,资源日趋枯褐,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加之野生半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质量、数量均难以保证,并且加至有毒性,炮制不彻底严重时使用会有生命危险等已成为半夏系列中药开发的瓶颈,严重影响了半夏商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入冬前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春季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5天左右进行理墒,分墒,墒面长6m、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厘米,每穴裁2块,覆土3-5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35-40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3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55-60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套作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小麦、半夏的亩产量、而且降低了半夏中有毒成分的含量、增加了药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2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洁,未经刘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5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和黑豆的套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富硒小麦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