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480.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0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方;张波;王乐;潘飞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25/00 | 分类号: | C10G25/00;B01J20/06;B01J20/08;B01J20/10;B01J20/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气凝胶 吸附剂 燃料油 噻吩类硫 脱除 固定床吸附装置 加工技术领域 六水合氯化铝 气相色谱分析 正硅酸乙酯 苯并噻吩 常压干燥 多次重复 反应装置 模拟汽油 溶胶凝胶 吸附设备 吸附条件 吸附性能 注入模拟 醋酸铜 硅源 铝源 铜源 吸附 下端 制备 装入 汽油 | ||
一种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方法,属于燃料油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六水合氯化铝为铝源,醋酸铜为铜源,采用溶胶凝胶—常压干燥法制得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随后将其填装入固定床吸附装置中,在一定温度与流量下,注入模拟汽油。在反应装置的下端出口处收集吸附后的模拟汽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对噻吩和苯并噻吩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本发明中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该吸附剂可多次重复使用、经济效益高,且其吸附条件温和、对吸附设备的要求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条件温和、制备方法简单的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通过π络合吸附作用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用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尾气硫化物的大量排放不仅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样也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燃料油的深度脱硫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燃料油品的脱硫工艺主要有加氢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技术、生物脱硫技术、萃取脱硫技术、氧化脱硫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等。其中,π络合吸附脱硫技术以其较好的脱硫效果、简便的操作和低廉的成本等优点在该技术领域中脱颖而出。根据载体的不同,π络合脱硫吸附剂可分为分子筛类、活性炭类、金属氧化物类。
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的π络合脱硫吸附剂。南通大学(公开号 CN 10300787 A)以铜元素掺杂的介孔γ-Al2O3与含硫的燃料油接触,利用吸附法实现脱硫,操作成本低,吸附容量大,且再生方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号 CN 10161923 A)制备了一种脱硫吸附剂,该吸附剂包括以氧化铝为粘结剂,氧化锌为载体,再与络合剂溶液接触,然后负载金属促进剂。用于燃料油脱硫,活性高,吸附硫容量大。但在制备过程中,金属离子容易堵塞金属氧化物孔道,导致负载的活性组分在表面堆积,无法进入孔道内提供活性位,降低吸附脱硫性能,且此法较难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π络合吸附剂在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条件温和、操作方便、吸附性能优越且吸附容量大、易再生的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通过π络合吸附作用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通过π络合吸附作用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方法。
所述的一种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Cu2O/SiO2-Al2O3复合气凝胶为吸附剂,将该吸附剂填装入固定床吸附装置,在吸附温度为0~100 ℃,空速为1~10 h-1下向固定床吸附装置中通入含有噻吩类硫的模拟汽油,经吸附后得到无硫的模拟汽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氢化松香树脂类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高速带的织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