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208.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徐万华;田劲松;罗建涛;包文艳;何海永;高永强;贺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佩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隧道 病害 整治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铁路治理,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该系统包括轨道车,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车上的摄像头、控制器以及高空作业设备,其中,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高空作业设备上,用于拍摄图像;所述高空作业设备用于提供进行高空作业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接收所拍摄的图像,并控制所述高空作业设备。该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实现隧道病害的检测和整治一体化,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治理,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地下与隧道工程也随之发展,我国修建隧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有专家认为,本世纪将是地下与隧道工程蓬勃发展的新实际。但是由于隧道建设地质条件、运营年限、气候条件、设计不同和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使既有隧道的病害种类和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初砌结构变形导致侵限,衬砌开裂、混凝土掉块、山体坍塌、漏水、隧道基底翻浆冒泥以及下沉等,有的病害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人员伤害事故和车辆损坏事故,这要求我们对隧道病害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铁路维护单位针对此类隧道病害的处理,还处于人工维护方式,当损坏部分处于低矮部分,则隧道工人利用梯子等攀爬工具进行维护。当损坏部分处于隧道顶部等位置时,则需要搭脚手架等方法,浪费时间的同时,安全无法保证,并且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施工人员工作量大,容易疲劳,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性无法保证。同时由于人工方式对隧道衬砌病害进行检测时通过人工架设脚手架以及移动脚手架的方式进行检测,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检测效率将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该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实现隧道病害的检测和整治一体化,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该系统包括轨道车,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车上的摄像头、控制器以及高空作业设备,其中,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高空作业设备上,用于拍摄图像;所述高空作业设备用于提供进行高空作业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接收所拍摄的图像,并控制所述高空作业设备。
优选地,所述高空作业设备包括:基本臂、工作篮以及转台,其中,所述转台设置在所述轨道车上,用于控制所述基本臂旋转;所述基本臂用于支撑所述工作篮,用于控制所述工作篮的升降以及左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
优选地,所述上位机和所述下位机通过RS-232接口连接。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制浆灌浆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运行。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制浆灌浆泵的压力。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制浆灌浆泵的温度。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车周围的环境。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雷达主机,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连接,用于处理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雷达主机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车上的摄像头、控制器以及高空作业设备,其中,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高空作业设备上,用于拍摄图像;所述高空作业设备用于提供进行高空作业的位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用于接收所拍摄的图像,并控制所述高空作业设备。该铁路隧道病害整治系统实现隧道病害的检测和整治一体化,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