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8706.6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姜雨甫;刘木春;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H04N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4015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显示 设备 | ||
1.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M个发光单元列,所述M个发光单元列并排设置;
图像显示模块,包括M个显示单元列,所述M个显示单元列并排设置;
控制模块,与所述背光模块以及所述图像显示模块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图像显示模块的M个显示单元列的图像显示,并且对应控制所述背光模块的M个发光单元列的发光或者关闭,以实现裸眼3D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N帧图像显示时域中的不同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显示N幅视差图像的对应显示区域,所述N幅视差图像的每幅视差图像包括M个显示区域,所述M个显示区域与所述M个显示单元列一一对应,N帧图像显示时域的每帧图像显示时域显示的显示区域与其他图像显示时域显示的显示区域不同,N帧图像显示时域显示完成后,显示完成N幅视差图像的完整显示;
控制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中与该帧图像显示时域对应的发光单元列发光,其余发光单元列关闭,其中,N帧图像显示时域的每帧图像显示时域内,发光的发光单元列与其他图像显示时域内发光的发光单元列不同,使在对应的观看位置,左眼和右眼看到N幅视差图像中两幅不同的视差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N帧图像显示时域中的不同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显示N幅视差图像的对应显示区域包括:
在每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分别显示N幅视差图像中每幅视差图像的一个显示区域;
在下一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中每个显示单元列显示下一幅视差图像的一个显示区域,直到N帧图像显示时域后,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中,每个显示单元列显示过N幅视差图像的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中与该帧图像显示时域对应的发光单元列发光,其余发光单元列关闭包括:
在每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中的一个发光单元列发光,其余发光单元列关闭;
在下一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中的下一个发光单元列发光,其余发光单元列关闭,直到N帧图像显示时域后,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中,每个发光单元列发光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2,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分别为第一显示单元列以及第二显示单元列,每N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分别为第一发光单元列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列,所述N幅视差图像包括第一视差图像以及第二视差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视差图像的M个显示区域包括对应第一显示单元列的第一左眼图像以及对应第二显示单元列的第二左眼图像,所述第二视差图像包括对应第二显示单元列的第一右眼图像以及对应第一显示单元列的第二右眼图像,所述控制模块在N帧图像显示时域中的不同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每N个相邻的显示单元列显示N幅视差图像的对应显示区域包括:
在第一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第一显示单元列显示第一左眼图像,控制第二显示单元列显示第一右眼图像,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关闭,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发光;
在第二帧图像显示时域内,控制第一显示单元列显示第二右眼图像,控制第二显示单元列显示第二左眼图像,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列关闭,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列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的所述M个发光单元列中,每两个相邻的发光单元列的排列间距为T=P*(P/(E-P)+1),其中,P表示图像显示模块的相邻显示单元列的间距,E表示人眼瞳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单元列的宽度d均满足:d≤P*(P/(E-P)+1),其中,P表示图像显示模块的相邻显示单元列的间距,E表示人眼瞳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87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