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8521.5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卢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青创众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1/04;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红桥区铃铛***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微晶纤维素 打印材料 制备 聚乳酸 三氯甲烷溶液 水分散液 高压均质处理 均匀分散态 纤维素 粉碎造粒 高速离心 机械搅拌 加热熔融 浇注成型 拉丝成型 力学性能 压制成片 真空脱气 分散液 浓硫酸 氧化锌 针叶木 超声 滴加 难燃 熔融 消泡 打印 挤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针叶木纤维素与浓硫酸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超声和高速离心后,加入氧化锌后,经过高压均质处理,可得到纳米微晶纤维素‑水分散液,同时制备10%的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室温下,借助机械搅拌将纳米微晶纤维素‑水分散液按不同比例滴加于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中,形成均匀分散态后进行真空脱气、消泡后,将纳米微晶纤维素‑聚乳酸分散液于室温下进行浇注成型、干燥、加热熔融压制成片、粉碎造粒后,再经熔融挤出拉丝成型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该3D打印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可在190‑200℃进行3D打印,是一种高性能难燃3D打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又称作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材料的发展决定着3D打印能否有更广泛的应用,目前,主流3D打印技术有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光固化成型(SLA)、三维粉末粘接(3DP)、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其中FDM模式的3D打印技术无需激光系统的支持,程序开源,设备相对简单,所用的成型材料也相对低廉,总体性价比高,是应用最广泛的3D打印技术,FDM材料可以是丝状热塑性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两大类,这两种材料成本低,打印适性好,很快成为3D打印材料市场的主流。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相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来说属于一种环保材料,对人的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聚乳酸(PLA)具有较高的机械及物理性能,完全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光泽性、透明度和印刷适应性,但未改性的PLA的脆性较大、易燃烧和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和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PLA进行热稳定和阻燃改性势在必行,纳米微晶纤维素来源于植物,生物可降解,具有极高的模量、强度和张应力,机械性质可以和某些工程材料相媲美,其杨式模数高达150GPa,张应力达10GPa,添加量≤5%时,即可赋予复合材料极好的增强作用,相当于传统增强相40%~50%的添加量,将微晶纤维素与聚 乳酸(PLA)混合,可制备高性能的绿色3D打印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纳米微晶纤维素加入到聚乳酸中,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处理,得到的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可以在190℃-200℃进行3D打印,是一种高性能的3D打印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纳米微晶纤维-水分散液的制备:取20g-40g针叶木纤维素与80ml-120ml的浓硫酸混合,超声处理、高速离心后,加入1g-4g氧化锌,高压均质处理后,得到纳米微晶纤维-水分散液,加入乳化剂密封待用;
(2)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的制备:在60℃下,将聚乳酸滴入三氯甲烷中,制备得到浓度为10%的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
(3)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的制备:室温下,取20ml-50ml纳米微晶纤维素-水分散液滴加于60ml-100ml聚乳酸-三氯甲烷溶液中,机械搅拌、真空脱气、消泡后,室温下浇注成型、干燥、加热熔融压制成片、粉碎造粒后,经熔融挤出拉丝成型,得到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的3D打印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乳化剂为油包水型。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浓硫酸的浓度为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青创众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青创众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8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