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磁流体的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7532.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5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军;黄涛;黄朝琴;刘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35 | 代理人: | 潘珺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流体 靶向 投放 表面活性剂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纳米磁流体作为基载液,从而实现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田基本上都在采用注水开发方式采油、我国80%以上原油产量来自注水开发油田,由此可见,注水是油田二次采油的重要方式、是油田增产稳产的前提。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由于单独的水驱无法克服残余油所受的毛管力、粘附力和内聚力而很难将油驱出,油藏中一般还有50%以上的残余油。针对该问题,形成了利用当代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的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其中,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多种驱油机理,例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机理、乳化机理、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等等,而被广泛用到三次采油中。
但是,由于长期注水导致地下被冲刷出许多“优势通道”,以及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地下发育分布复杂、规律性差的裂缝等高导流通道,导致注入的表面活性剂并不能完全波及到剩余油区域。因此,目前表面活性剂驱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波及效率(马涛,张晓凤,邵红云,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2008,25(4):78-82)。如何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波及效率是改善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的关键。
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油气”成为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而相应的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技术引起石油行业的关注。纳米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首先表现出一般流体的特征,其次由于它又是磁性物质,因而它的流动可以受到磁场的控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纳米磁流体在石油工业中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纳米磁流体作为基载液,从而实现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及方法,为提高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一种改进的驱油技术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基于纳米磁流体的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包括:注入水容器、磁流体容器、表面活性剂容器、驱替液容器、高压泵组、电磁体,其中:所述的注入水容器通过注入水输送管线与驱替液容器相连,所述的磁流体容器通过磁流体输送管线与驱替液容器相连,所述的表活剂容器通过表活剂输送管线与驱替液容器相连;所述的驱替液容器通过第一驱替液输送管线与高压泵组相连,所述高压泵组通过第二驱替液输送管线与注入井的井筒相连;所述的电磁体布置在生产井位于目标油层附近的井筒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针对由于复杂地质结构造成的表面活性剂波及不到的剩余油区域,通过在周围井区安置上述系统,调整相应生产井中电磁体的磁通量及纳米磁流体含量,可以灵活控制、改变表面活性剂在油层中的驱替方向,实现靶向投放的目的,进而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波及效率。
2、通过对剩余油区域有针对性的投放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在非目标区域中的耗散,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药耗问题。
3、将纳米磁流体作为基载液,能够在磁场吸引力作用下克服毛管力,从而带动表面活性剂进入孔隙喉道内并将原油驱替出来,提高可采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纳米磁流体的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1、注入水容器;2、磁流体容器;3、表活剂容器;4、驱替液容器;5、高压泵组;6注入井;7、生产井;8、电磁体;9、注入水输送管线;10、磁流体输送管线;11、表活剂输送管线;12、第一驱替液输送管线;13、第二驱替液输送管线;14、地面;15、地层高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纳米磁流体的靶向投放表面活性剂的系统,包括:注入水容器1、磁流体容器2、表活剂容器3、驱替液容器4、高压泵组5、电磁体8,其中:所述的注入水容器1通过注入水输送管线9与驱替液容器4相连,磁流体容器2通过磁流体输送管线10与驱替液容器5相连,表活剂容器3通过表活剂输送管线11与驱替液容器4相连;所述的驱替液容器4通过第一驱替液输送管线12与高压泵组5相连,高压泵组5通过第二驱替液输送管线13与注入井6的井筒相连;所述的驱替液通过第一驱替液输送管线12进入高压泵组5增压,经增压后的高压驱替液经第二驱替液输送管线12进入注入井6的井筒最终到达目标油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7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物流园区远程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