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厌氧悬浮膜与人工湿地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5699.4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树超;王茂玉;法林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膜 平流式沉淀池 高效厌氧 垂直流人工湿地 连通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第一管道 人工湿地 调节池 集水池 厌氧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装置 污水提升泵 无二次污染 机构连通 排水特点 分散型 进水管 排泥管 紧扣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厌氧悬浮膜与人工湿地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平流式沉淀池上设有进水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二排泥管,平流式沉淀池通过第一管道与调节池连通,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污水提升泵;调节池与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连通,该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与集水池连通,集水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连通。该污水处理装置紧扣分散型排水特点,利用高效厌氧悬浮膜+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优点,形成一套经济、无二次污染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厌氧悬浮膜与人工湿地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分散型生活污水存在分散排放、小水量、经济条件的限制等问题,因此还没有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处理系统。采用厌氧活性污泥法,由于存在厌氧微生物比较长的世代周期与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的矛盾,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接触时间缩短,而且会造成大量的污泥流失,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单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也存在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基于厌氧悬浮膜与人工湿地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将厌氧生物膜法与人工湿地相结合,湿地植物还可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厌氧悬浮膜与人工湿地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平流式沉淀池上设有进水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二排泥管,平流式沉淀池与调节池连通;调节池与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连通,该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与集水池连通,集水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连通。
本发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四个格室均装有聚乙烯悬浮球形填料。该填料中心装有纤维球,截污能力强,耐酸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生物附着力强。污水经提升泵进入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依次与第一厌氧格室、第二厌氧格室、第三厌氧格室、第四厌氧格室中的悬浮球形填料充分接触,使处理效果增加。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每一个反应格室顶部都设有排气管,排出厌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另外,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每个格室底部均设有排泥管,在沉淀区还设有污泥回流系统,由污泥回流泵将污泥回流至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第一厌氧格室,保证整个高效厌氧悬浮膜反应器的微生物量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出水汇集至集水池,再由污水提升泵送至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多孔配水管,多孔配水管略高于基质表面,避免了埋设式布水管容易堵塞的缺点,而且吸收大阻力配水特点,保证布水的均匀性。污水依次经过植物(芦苇、虉草)层、凹凸棒土层、陶粒层、石英砂层、卵石层、承托层,最后经丰字形集水管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该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垂直流人工湿地选择不同的两种植物,芦苇、虉草,联合不同发达程度的根系,选择吸收污水中不同的污染物。垂直流人工湿地不易堵塞;进水能够充分均匀地分布于基质表层,保证了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存在梯度差,选择出优势菌群,发挥菌群的最大处理能力;凹凸棒土层、陶粒层较强的吸附性吸附、截留来自高效厌氧悬浮膜机构的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吸收利用。总之,高效厌氧悬浮膜增加了微生物的停留时间,联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更大效率地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流式沉淀池,2.第一管道,3.第一污水提升泵,4.第二管道,5.第二污水提升泵,6.第一厌氧格室,7.第二厌氧格室,8.第三厌氧格室,9.第四厌氧格室,10.集气管,11.沉淀区,12.污泥回流管,13.第三污水提升泵,14.第三管道,15.多孔配水管,16.植物层,17.凹凸棒土层,18.陶粒层,19.石英砂层,20.卵石层,21.承托层,22.集水管,23.集水池,24.污泥回流泵,25.第一排泥管,26.悬浮填料,27.调节池,28.第二排泥管,29.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油污水生物强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