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消防栓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5632.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开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开浩 |
主分类号: | A62C35/20 | 分类号: | A62C3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消防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式消防栓。
背景技术
我国专利号CN201220291892.1公布了一种消防栓栓体,栓体由分别制成的筒体、收缩筒、端头和安装法兰焊接成一体;筒体上的扣爪端口焊接一段安装座直管,安装座直管与连接水带的内扣式接口焊接;筒体上的吸水端口焊接一段连接管,连接管设有与消防车吸水管连接的外螺纹。栓体的构件包括栓体与内扣式接口以焊接方式连成整体,与现有消防栓栓体相比,内腔具有相同的容纳空间和相同的固定水阀、连接消防水带的功能,但是因各部分构件连接方式不同,内扣式接口不容易被盗走。
很明显,上述装置中各个部件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由于消防栓必须具备高压水流的因素,所以在未使用时,消防栓内部的水压比较大,而又因为用于关闭水流的阀门通过螺纹结构和水压的压力抵消,从而关闭,而螺纹结构是通过螺纹牙实现的,螺纹牙在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和裸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引起生锈和变形的现象,一旦出现该种情况,由于一些部件是设置在整体部件中,整体部件将直接报废,所以该装置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消防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消防栓,包括空心壳体和固定在所述空心壳体底部中心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外表面固定多组限位板,所述安装壳体内部的中心设有连通结构,所述安装壳体的底部的中心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空心壳体的内部设有位于下部的积水空间,且所述积水空间连通所述连通结构,所述空心壳体的内部设有位于上部的集气空间,所述空心壳体的外表面固定一组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设有连通积水空间的连通结构,所述连接壳体端部的中心设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积水空间的内部放置一组副活塞,所述副活塞的顶部的中心设有一组贯穿所述空心壳体内部结构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在位于集气空间的一端固定一组主活塞,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在位于集气空间的上方设有冲压空间,所述空心壳体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集气空间和冲压空间的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所述冲压空间的内部放置一组手动活塞,所述手动活塞的顶部的中心固定一组贯穿所述空心壳体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位于空心壳体上方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一组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通过另一组铰链连接一组固定在所述空心壳体顶部的固定杆,所述空心壳体的外部设有一组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冲压空间的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内部放置一组永磁体,所述控制壳体的内部固定一组外部缠绕有线圈的铁芯,所述控制壳体的端部固定一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控制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线圈的控制输入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排水管道连接口中的内螺纹相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纹结构和消防软管中的内螺纹相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主活塞和副活塞的侧面设有活塞套。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手动活塞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铰链为角度旋转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距离所述连接杆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杆距离所述压杆无连接一端的端部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为钕铁硼永磁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空气作为介质,实现阀门的开和关,不会发生部件变形和生锈的现象,从而提高该装置的整体使用手民,此外,该装置中用于补充空气压力的装置包括手动结构和电动结构,提高了该装置在动力上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式消防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式消防栓安装壳体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式消防栓中铁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壳体、2,安装壳体、3,限位板、4,第一螺纹结构、5,连通结构、6,积水空间、7,集气空间、8,冲压空间、9,通孔结构、10,单向阀、11,控制壳体、12,线圈、13,导线、14,接线柱、15,空心结构、16,永磁体、17,手动活塞、18,连接杆、19,铰链、20,固定杆、21,压杆、22,主活塞、23,活塞套、24,活塞杆、25,副活塞、26,连接壳体、27,第二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开浩,未经林开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