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5080.3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圣峣;卢云波;冯叶浩;陈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2/22 | 分类号: | H04L12/22;H04L9/30;H04L9/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表数据 二次加密 解密 能源管理终端 解码 收集系统 安全型 加密 电表数据信息 通信技术领域 数据收集器 解密编码 通信数据 读表器 复杂度 发送 智能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本系统通过数据收集器接收智能读表器发送的加密电表数据后解密并编码,然后选取部分解密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并将这部分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以及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发送给能源管理终端,所述能源管理终端对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密解码、并对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用户的电表数据信息,既保证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由于ES处仅需解密部分个编码且加密的消息,因此又降低了ES处的解密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是未来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自愈性电力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改良当前的电力系统,使它变的更加高效。智能电网将会融合新奇的控制、信息和管理技术,实现从发电到终端用户之间一系列的智能交互,合乎科学并且有系统地优化发电、输电和配电等部分。先进数字技术的应用期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各部分协同工作能力以及电网的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提高经济增长。
然而,在智能电网中用户和能源供应端之间要进行频繁的信息通信,主要包括能源供应端对于智能电网中用户的电表数据的收集。电表数据不能被敌手进行截获和篡改,一旦这样,敌手就可以更改电表数据。电表数据是用来评估电网负载状况以及用来进行收费等使用,特别是如果未来电网采用实时价格,则电表数据被更改会对收费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保护电表数据不被敌手截获和篡改,电表数据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加密,这就使得ES(Energy Supplier,能源供应端)收到电表数据后需要进行解密操作。
另外,由于在智能电网中使用带宽230MHz的频段,所以智能电网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比传统通信中的要大许多。一般来说,一个小区差不多有几千个SM(Smart Meter,智能读表器),大约需要10,000个信道。因此,如果SM发送的加密电表数据全部在ES处解密,那么ES的计算复杂度将会非常的高。举个例子来说,采用椭圆曲线加密(ECC,Elliptic CurveCryptography)的解密复杂度是,其中n是加密数据包的比特数,假设一个小区有10,000个SM,每个电表数据包大小是160比特,即n=160,由此可以计算出一个SM数据,如果ES解密整个小区的SM数据,则计算复杂度为10,000*1603=4.096*1010。所以,如果所有SM发送的数据都由其解密的话,那么ES将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和计算能力来进行解密操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表数据收集系统和方法,既能保证电表数据的安全,又能够减小ES处的解密复杂度,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通信数据安全、又能够降低ES处解密复杂度的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效兼安全型电表数据收集系统,包括:
若干个智能读表器,所述智能读表器用以采集用户的电表数据,并对所采集的电表数据进行加密后发送给数据收集器;
所述数据收集器接收所述智能读表器发送的加密电表数据后解密并编码,然后选取部分解密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并将这部分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以及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发送给能源管理终端;
所述能源管理终端对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密解码、并对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用户的电表数据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收集器将二次加密且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以及未进行二次加密的具有编码的电表数据通过不同信道发送给能源管理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未经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