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生长性状的黄优1号黄颡鱼的杂交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4851.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樊启学;袁勇超;胡伟华;吴巧婉;王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生长 性状 号黄颡鱼 杂交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生长性状的黄优1号黄颡鱼的杂交繁育方法,其步骤如下:1、快速生长杂交亲本的筛选:1.1、母本的筛选;1.2、父本的筛选;2、亲本的强化培育;3、人工催产;4、人工杂交受精;5、人工孵化;6、苗种的培育。该方法培育出了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繁育的杂交一代黄优1号,其体色为黄褐色,且生长优势极为明显、抗逆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生长性状的黄优1号黄颡鱼的杂交繁育方法,是一种利用鱼类种间杂交育种技术、亲本筛选和培育创新技术产生具有生长快速、抗逆和抗病优势的新品种黄优1号黄颡鱼。
背景技术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隶属鲇形目(Sli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俗名黄姑鱼,黄嘎,黄腊丁等。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hi(Richardson)隶属鲇形目(Sli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俗名郎丝、黄腊丁、江颡等。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hi为同属鱼类,在长江水系广为分布,是我国较重要的底层小型经济鱼类。黄颡鱼适于在池塘中养殖,但是它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瓦氏黄颡鱼个体大,生长迅速,但它耐低氧能力和抗逆性较差,较难适于池塘养殖。此外,瓦氏黄颡鱼大多体色呈灰白色,在大部分地区的市场消费习惯上不容易接收。
近几年,国内黄颡鱼成鱼养殖产量已超过40万吨,年产值80多亿元。但是随着黄颡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相继出现,例如,近亲交配现象严重,导致黄颡鱼种质退化、生长速度降低、抗病力下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在苗种培育阶段寄生虫、细菌性烂鳃、腐皮和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了黄颡鱼苗种的正常培育,使黄颡鱼苗种养成率较低。每年由于病害造成黄颡鱼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黄颡鱼的养殖推广。生长变慢以及病害频发是限制我国黄颡鱼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瓶颈因子,也影响了黄颡鱼在沿海省市的进一步推广和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生长快速、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的优良新品种。
杂交是指不同种类之间或同一种类的不同地理群体之间进行交配培育后代的方法。由于两个亲本在遗传距离上相差较远,因而杂交的后代,即杂交子一代在生长性能和抗病害等方面通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杂交育种是作物遗传育种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在一些粮食作物中已通过不同种类杂交培育出一些在生长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杂交品种,例如杂交水稻和玉米等。国内近几年在黄颡鱼遗传育种研究方面,主要开展了细胞遗传工程和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技术(刘汉勤等2007;徐辉,2007;陈荣国等,2013)。但有关筛选和培育生长和抗逆性强的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进行杂交培育生长和抗病力强的优良新品种,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生长性状的黄优1号黄颡鱼的杂交繁育方法,该方法培育出了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繁育的杂交一代F1黄优1号,其体色为黄褐色,且生长优势极为明显,抗逆性强。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良生长性状的黄优1号黄颡鱼的杂交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快速生长杂交亲本的筛选:
1.1、杂交母本的筛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南四湖湖泊黄颡鱼繁育增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