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绑定物性的超高频RFID安全标签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0452.3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9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蔚;王刚;陶永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绑定 物性 超高频 rfid 安全 标签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绑定物性的超高频RFID安全标签设计方法,通过在超高频RFID标签中适当位置采用与标签附着物体的材质电磁特性参数具有强耦合特性的结构,并开展结构优化设计,使得RFID标签的工作性能对标签附着物体的材质电磁特性改变敏感化,实现RFID标签与其所附着物体物性有效绑定。本发明的超高频物性绑定RFID安全标签,可以保证其仅当附着于经过标签绑定设计的物体表面时,才能正常工作,从而提高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方便地设计绑定各类物体物性的无源RFID标签,标签可以广泛地为仓储物流管理,食品冷链管理,医疗药品管理,高附加值艺术品鉴定等物联网RFID应用领域提供有效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绑定物性的超高频RFID安全标签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RFID技术的普及,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RFID系统信息安全,已发展形成了多项安全技术,解决了两大类问题,即RFID系统信息传输、存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和RFID标签芯片的硬件防伪问题。其中,RFID数据安全可以通过密码系统安全技术、访问控制安全技术、秘钥管理安全技术与安全协议管理技术等措施加以保障。RFID标签硬件电路安全可以通过RFID芯片的物理不可克隆技术加以保障。
文献【1】(B.Song,J.Y.Hwang,and K.A.Shim,Security improvement of an RFIDsecurity protocol of ISO/IEC WD 29167-6,15(2011),1375-1377)从RFID安全协议的角度分析RFID系统安全的问题。文献【2】(L.Bolotnyy and G.Robins,Physicallyunclonable function-based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RFID systems,Fifth Annual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PerCom’07)(2007),211-220.)从芯片不可克隆电路的角度分析了RFID系统信息安全的问题。
解决了RFID系统信息传输、存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和RFID标签电路的硬件防伪问题并不足以保障RFID系统信息安全。确保RFID系统信息安全的另一项关键要求是,采用物理不可克隆设计的芯片、储存有经过加密的RFID数据信息的RFID标签,应该附着于正确的物品上。如果将可靠的RFID标签置换附着在错误的物体上,RFID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也将从根本上崩溃。
通常的RFID射频标签,并不具有物体物性的选择性,即:对其附着物体材质电磁参数的改变不表现出敏感特性,例如,附着在纸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等不同材质的表面时,其工作特性没有显著地区别。这样的RFID标签与贴附物品间难以建立起绑定关系。当RFID标签被恶意贴装在错误的物体上时,标签依然可以表现出很好的阅读性能,这对物品在系统中的记录可靠性提出了考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4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装置
- 下一篇:在卡片上蜂鸣器的双向使用方法及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