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0259.X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董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243 | 分类号: | H04L45/24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设备 内部 通信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的机架式设备的内部通信,其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内部通信方式存在的无法满足线路冗余备份,带宽利用率低、扩展性不强的问题。该系统包括主用主控卡、备用主控卡和至少一个线卡;主用主控卡和备用主控卡分别包括一交换芯片;在主用主控卡与备用主控卡上均运行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并通过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建立聚合链路;在聚合链路的主用主控卡端建立第一汇聚组,将主用主控卡的内部端口加入第一汇聚组;在聚合链路的备用主控卡端建立第二汇聚组;将备用主控卡的内部端口加入第二汇聚组;线卡上运行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在初始化时创建线卡汇聚组,将同一线卡的内部端口加入所述线卡汇聚组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的机架式设备的内部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架式通信设备均是由几个部件构成:主用主控卡,备用主控卡,转发板卡以及线卡;机架式数通设备中运行的流量分为转发数据流量、管理控制流量;
转发数据流量通常是通过专用转发板卡完成;管理控制流量的收发则需要通过专用的管理控制通道完成;机架式设备各部件之间需要有管理控制通道以确保各部件能够正常通信。
当前常见的内部通道管理方式有下述几种情况:
(1)主备模型管理:
如图1所示,线卡至主用主控卡及备用主控卡各有一条物理通道,正常情况下仅只有线卡至主用主板板卡的线路可用,而线卡至备用主控卡的物理通道则处于备用状态,不负责任何数据流量转发;
主备模型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实现容易;
主备模型的缺点在于:缺少链路冗余,如果线卡至主用主控卡的物理通道故障,则无法再与主用主控卡通信;带宽利用率低,虽然线卡至主控卡有两条物理通道,但其实只有一条物理通道可用。
(2)堆叠模型管理:
堆叠模型是后续发展中也提出过的模型,其原理在于将主用主控卡及备用主控卡的两块交换芯片间的物理通道连通,使用厂商私有堆叠通信协议以及芯片厂商提供的私有数据通信协议,将两块交换芯片进行堆叠,将主用主控卡及备用主控卡的两块交换芯片虚拟为一个芯片,以此解决链路冗余备份问题,同时也提高带宽利用率,堆叠模型参见图2;
堆叠模型的优点在于:解决链路冗余备份问题;解决带宽利用率低;
堆叠模型的缺点在于:私有的堆叠协议及私有交换芯片通信协议,扩展性不强,同时堆叠系统需要统一管理及控制,因此也会加重主用主控卡管理控制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内部通信方式存在的无法满足线路冗余备份,带宽利用率低、扩展性不强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
包括主用主控卡、备用主控卡和至少一个线卡;所述主用主控卡和备用主控卡分别包括一交换芯片;在所述主用主控卡与备用主控卡上均运行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并通过所述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建立聚合链路;在所述聚合链路的主用主控卡端建立第一汇聚组,将主用主控卡的内部端口加入第一汇聚组;在所述聚合链路的备用主控卡端建立第二汇聚组;将备用主控卡的内部端口加入第二汇聚组;所述线卡上运行链路汇聚控制协议,在初始化时创建线卡汇聚组,将同一线卡的内部端口加入所述线卡汇聚组中。
作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通过发送保活报文对主用主控卡与备用主控卡之间的线路进行保活。
作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在线路故障时将主用主控卡与线卡之间的通信切换为备用主控卡与线卡之间的通信。
作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对第一汇聚组和第二汇聚组中的汇聚成员端口状态信息进行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