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0105.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向联合;张森铼;马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1;H01R13/64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其中,双向连接器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两个连有电线的公插头和一个用于连接两个公插头的母插头,现有技术中,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的插接方式只有一种,即公插头和母插头必须正确的插接才能完成电路的接通,不然,或者插接不进去或者插接后电路不通,对人们的使用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在外壳涂色来显示正确的插接方式,但当面对无光环境或眼睛看不到的位置时的连接工作时,则不能起到作用,而且长时间的使用也可能造成外壳标记模糊不清,造成不能正确插接,治标不治本。因此需要一种无论母插头和公插头无论正反颠倒插接,均能连接电路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连接器,以解决公插头和母插头正反任意插接后不能全部完成接通电路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向连接器,包括一个母插头和两个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头外壳和第一导电片,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头外壳和第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公插头外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母插头外壳设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导电片插入的第一插入口,所述第一导电片可正反两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口;
所述母插头外壳内部对应的两面分别固定有第二导电片,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上设有用于两者接触的弹性触点;
所述第一导电片正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口时,通过所述弹性触点与一个第二导电片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反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口时,通过所述弹性触点与另一个第二导电片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公插头外壳中间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导电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伸出所述公插头外壳并与导线可拆卸连接;
所述弹性触点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外凸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片中间设有连接触点,两个连接触点通过一个连接片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公插头外壳还包括供所述母插头外壳插入的第二插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母插头外壳外表面设有凸起,且所述母插头外壳正反两面设置的凸起的数量以及位置都一一对应;
所述公插头外壳设有卡孔,所述公插头与所述母插头插接完成后,所述凸起固定在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孔位于所述公插头外壳内部;
或者,所述卡孔为贯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根部位置套有防水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母插头外壳外部套有防止水从所述公插头和所述母插头插接后形成的缝隙进入的橡胶圈;
所述橡胶圈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第一插入口一一对应,且所述橡胶圈距对应第一插入口的距离大于所述凸起距对应第二插入口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片的数量为第一导电片数量的二倍。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双向连接器,包括一个母插头和两个公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头外壳和第一导电片,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头外壳和第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公插头外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母插头外壳设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导电片插入的第一插入口,所述第一导电片可正反任意方向插入第一插入口;
所述母插头外壳内部有一面固定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上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接触的弹性触点,两个所述弹性触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正面和反面,或者所述第二导电片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接触的弹性触点;
所述第一导电片正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口时,会通过所述弹性触点与第二导电片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反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口时,也能够通过所述弹性触点与第二导电片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两种双向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