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烹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7562.4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文志华;张森;舒春明;蒋亚兵;谭发刚;徐金涛;薛维军;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86;A47J31/00;A47J43/2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锅 烹饪装置 洗料装置 弹簧槽 弹簧 孔盖 第二挡板 第二腔体 第一挡板 第一腔体 出料口 进料口 机身 适配 取出 体内 内锅结构 可拆卸 拆卸 取食 烹饪 装入 侧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机身,机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洗料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洗料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洗料装置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内锅,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内锅的上部设置有弹簧、弹簧槽和进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相适配,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孔盖,设置在弹簧槽的上方,孔盖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相适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锅、孔盖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装置,实现了方便装入与取出的内锅结构,便于用户烹饪后取出内锅取食,同时简化了用户对于内锅的安装与拆卸的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场上的各类家电产品已逐步向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推出了许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家电产品,如能够自动烹饪的烹饪装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实际应用时,自动烹饪装置通常需要设置有多个功能部件,如何保证各个功能部件之间良好的装配、密封和连接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机身,机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上方;洗料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洗料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洗料装置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内锅,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内锅的上部设置有弹簧、弹簧槽和进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相适配,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孔盖,设置在弹簧槽的上方,孔盖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相适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锅、孔盖相连接;内锅装入第二腔体时第一挡板推动第二挡板运动,孔盖沿弹簧槽运动至第一位置并压缩弹簧,出料口与进料口相连通;取出内锅时弹簧推动孔盖运动至第二位置,孔盖关闭进料口。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装置,通过在内锅的上部设置可移动的孔盖,使得内锅装入第二腔体时第一挡板推动孔盖运动并将出料口与进料口相连通,这样保证在内锅装入烹饪装置内时出料口能够与进料口顺利连通,以便于清洗后的物料送入内锅中;取出内锅时弹簧推动孔盖运动至第二位置,孔盖关闭进料口,保证当内锅从第二腔体中取出后孔盖能够密封进料口,避免灰尘或杂物落入内锅中,污染食物。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烹饪装置实现了方便装入与取出的内锅结构,便于用户烹饪后取出内锅取食,同时简化了用户对于内锅的安装与拆卸的步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洗料装置的下部还设置有托盘,托盘为中空结构并装配在出料口上,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内锅的顶面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洗料装置的下部设置带有定位凸起的托盘,使得内锅装入第二腔体时托盘与内锅保持位置不变,保证进料口与出料口能够稳定连接,保证洗料装置内的物料能够顺利进入内锅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凸起为半球形定位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半球形的定位凸起在内锅装入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提升内锅装入时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在内锅取出时半球形定位凸起的表面圆滑,易于将内锅取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凸起的数量为6个,6个定位凸起分别均匀地设置在托盘的底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托盘上均匀设置6个定位凸起,提升对于内锅的定位效果,保证出料口与进料口的准确连接。一般地,相连两个定位凸起之间夹角为60°,各个定位凸起呈圆形分布;或者各个定位凸起呈矩形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洗料装置的下部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出料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