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轮-齿条-曲轴联动发动机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6747.3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安里千;刘庆;王聪;毛灵涛;刘升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里千 |
主分类号: | F16H37/16 | 分类号: | F16H37/16;F02B7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齿条连杆 传动轴 主齿条 齿轮 啮合 转换机构 发动机 主齿轮 铰接 活塞 传动缸体 传统曲轴 定向机构 发动机组 连杆机构 曲轴壳体 限位机构 转换效率 齿条轴 两侧壁 曲拐臂 齿条 联动 气缸 延伸 | ||
1.一种齿轮-齿条-曲轴联动发动机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曲轴(1)的主轴颈(101)借助轴承(301)安装在曲轴壳体(3)两侧壁上,所述曲轴(1)的曲拐臂(102)借助齿条轴颈(103)和主齿条(2)的齿条接头(6)的铰接孔(601)与主齿条(2)铰接,传动轴(4)借助轴承(302)安装在所述曲轴壳体(3)两侧壁上,在曲轴壳体(3)内的传动轴(4)柱面上设置有主齿轮(401),所述主齿条(2)的主齿排(201)与所述的主齿轮(401)啮合,在所述主齿轮(401)与主齿条(2)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42);在所述曲轴壳体(3)一侧壁或两侧壁外面设置有传动缸体(9)和气缸体(8),所述气缸体(8)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气缸(801),所述传动轴(4)从所述曲轴壳体(3)延伸到所述传动缸体(9)中,传动轴(4)借助轴承(901)安装在传动缸体(9)的缸壁上,在所述传动轴(4)柱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形状相同的齿轮(402);如果各所述气缸(801)缸口的缸壁(802)与所述传动缸体(9)缸口的缸壁(902)刚性连接,传动缸体(9)另一缸口的缸壁(902)与附加缸体(10)缸口的缸壁(100)刚性连接,各个齿轮(402)分别与各个气缸(801)一一对应,各个齿轮(402)分别与各齿条连杆(5)的齿排(501)啮合,各齿条连杆(5)的无齿背面(506)与各个传动缸体(9)内壁之间设置有定向机构(59),各个齿条连杆(5)一端部分别与各附加连杆(502)的一端部刚性连接,所述各附加连杆(502)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各个齿轮(402)的轴线到各个气缸(801)缸口的距离,各附加连杆(502)另一端部分别与各个气缸(801)中的活塞(7)铰接,若所述气缸体(8)只设置一个气缸(801),构成单气缸(801)发动机,若所述气缸体(8)设置多个气缸(801),构成排列多个气缸(801)的发动机组;如果传动缸体(9)一侧的各缸口的缸壁(902)分别与各气缸(801)缸口的缸壁(802)刚性连接,所述传动缸体(9)另一侧的各缸口的缸壁(902)分别与另外的各气缸(801)缸口的缸壁(802)刚性连接,所述传动缸体(9)一侧的各个气缸(801)分别与另一侧的各个气缸(801)两两对置,各对置的两个气缸(801)之间的齿轮(402)分别与各齿条连杆(5)的齿排(501)啮合,所述各齿条连杆(5)两端部分别与各附加连杆(502)的一端部刚性连接,所述各附加连杆(502)的另一端部分别与各个气缸(801)中的活塞(7)铰接,构成两两对置的多气缸(801)发动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曲轴联动发动机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接头(6)与主齿条(2)的一端部刚性连接,在齿条接头(6)上开设铰接孔(601),所述铰接孔(601)的直径等于齿条轴颈(103)的直径,所述曲拐臂(102)端部的齿条轴颈(103)置于齿条接头(6)的铰接孔(601)中,所述铰接孔(601)的中心为铰孔中心(602),所述主齿条(2)的主齿排(201)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所述齿条轴颈(103)绕主轴颈(101)转动的转动半径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曲轴联动发动机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4)为圆柱体,所述主齿轮(401)和各个齿轮(402)也可以为扇形齿轮,所述主齿轮(401)的轴线(403)和各个齿轮(402)的轴线与传动轴(4)的轴线共线,所述主轴颈(101)的轴线为主轴线(104),所述齿条轴颈(103)的轴线为轴颈轴线(105),所述轴线(403)到主轴线(104)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主齿轮(401)的分度圆(404)半径加上所述铰孔中心(602)到所述主齿排(201)的分度线(205)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轴颈轴线(105)到主轴线(104)之间的距离的总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里千,未经安里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67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