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6340.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军;张杨;罗超云;王中文;王晓佳;何涛;石华;刘勇强;耿春东;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38;C04B24/42;C08F290/06;C08F220/06;C08F220/10;C08F220/38;C04B103/30;C04B111/20;C04B111/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李欣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程 泵送海工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矿粉、碎石、河砂、水化温升调控材料、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剂、状态改性材料、超分散减水减缩保塑外加剂和水按比例配制而成。本发明利用水化温升调控材料,可有效避免高强混凝土水胶比低、水化不充分、后期干燥收缩引起的开裂;水化温升抑制组分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开裂;采用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剂可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抑制Mg2+、Cl‑等离子的传输路径,更好地服役于海洋盐雾环境;状态改性材料具有特有的滚珠效应和保水特性,避免超高程泵送过程出现的离析、堵管现象。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适用于超高程泵送海洋建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长,为了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诸多跨海、跨江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日益进行中,海工混凝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追求更高、更强的理念,许多跨海桥梁建设的设计也遵循着高程、高耐久、高承载能力的原则。然而海工混凝土服役于海洋严酷环境,常年遭受海水冲刷、浪溅并长期受到Cl-、Mg2+、SO42-等离子侵蚀。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其内部结构破坏、胶凝力退化、钢筋锈蚀速率增大,使工程结构过早失效,服役寿命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今,针对这些大型的跨海桥梁建设,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面临如下问题:(1)超高程桥梁索塔由于钢筋密集,施工难度高,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需要达到高流态自密实、高强高性能的要求。故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和胶凝材料用量高,水胶比低,所制得的混凝土收缩大,绝热温升高,温度应力易使混凝土产生开裂;(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浇筑量大问题,故混凝土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用量低,砂率宜低,工作性能差,在高程泵送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离析、堵管现象;(3)超高程、大跨度桥梁服役于海洋环境,由于长期处于干湿与盐雾耦合作用下,海水中的侵蚀离子扩散速率加快,加速了钢筋的锈蚀,混凝土胶结能力的退化。正因为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面临的问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海工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降低了其服役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具有高抗开裂、高耐侵蚀、工作状态良好的性能,耐久性较好,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程泵送海工混凝土,各组分及用量为:水泥(C)180~350kg/m3、粉煤灰(FA)60~120kg/m3、矿粉(BFS)50~100kg/m3、碎石(G)1000~1100kg/m3、河砂(S)720~850kg/m3、水化温升调控材料(HHCM)20~30kg/m3、侵蚀性离子传输抑制剂(CITI)10~20kg/m3、状态改性材料(SMM)40~50kg/m3、超分散减水减缩保塑外加剂(JNT)9~10kg/m3、水(W)120~160kg/m3。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泥为P.O 42.5水泥。
上述方案中,所述粉煤灰为I级粉煤灰,烧失量≤5%,需水量比≤95%。
上述方案中,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40m2/kg,28天活性指数≥95%。
上述方案中,所述碎石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压碎值≤10%。
上述方案中,所述河砂为中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含泥量≤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大学;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6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