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蚯蚓智能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3773.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5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秦金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G05D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蚯蚓 饲养池 生长检测 控制器 振荡筛 湿度调节模块 温度调节模块 智能养殖系统 后台服务器 通信装置 温湿度调节模块 控制器控制 控制器连接 连接控制器 温湿度控制 底部中心 调节装置 生长阶段 重量数据 称重器 水平向 传感器 多层 开合 传输 生长 智能 监控 养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蚯蚓智能养殖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通信装置、控制器、立体饲养池、生长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和湿度调节模块;所述后台服务器通过通信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立体饲养池、生长检测模块和温湿度调节模块,所述立体饲养池包括多层坑板,坑板均可水平向开合,每层坑板下方设置振荡筛,振荡筛底部中心设置生长检测模块,所述坑板及振荡筛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称重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将重量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和湿度调节模块均包括传感器以及调节装置。本发明能够对蚯蚓的立体饲养池进行精确的温湿度控制,并能智能地监控蚯蚓的生长情况,同时能够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将蚯蚓分龄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蚯蚓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蚯蚓智能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蚯蚓的养殖技术多侧重于立体饲养池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但对蚯蚓的生长状况没有智能化的监测装置,且随着蚯蚓的生长周期需要人工分池,费时费力。
现在立体饲养房能使温度常年保持25-32℃,立体饲养池内上下坑池有2-3℃的温差,而蚯蚓各龄段对温度要求也有区别,孵化卵块为28-30℃、幼虫中虫为28-32℃、成虫为25-28℃,因此可以利用饲养池上下层的温差分别饲养幼虫和成虫,温度高的上层饲养幼虫,温度低的下层饲养成虫。同样的,饲养池的上下层还有一个湿度差,如何将这种温度差与湿度差更合理的应用以创造一个适合各龄段蚯蚓生长的最佳环境是蚯蚓养殖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化的蚯蚓养殖系统,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蚯蚓智能养殖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通信装置、控制器、立体饲养池、生长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以及湿度调节模块;所述后台服务器通过通信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立体饲养池、生长检测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和湿度调节模块,所述立体饲养池包括多层坑板,每层坑板均可水平向开合,每层坑板下方均设置有振荡筛,振荡筛底部中心设置有生长检测模块,所述生长检测模块为称重器,所述坑板以及振荡筛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振荡筛也可开合,所述称重器也与控制器连接并将重量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和湿度调节模块均包括传感器以及调节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控制坑板打开一次,蚯蚓经过振荡筛的筛选留在振荡筛上方,而饲养土降至下一层,此时称重器对蚯蚓进行称重以此来监测蚯蚓的生长情况,称重完成后,振荡筛打开,将蚯蚓也降至下一层,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先打开下层坑板,带坑板上的蚯蚓和饲养土均下降到下一层后再打开上一层的坑板,逐步依次进行。最后将最下一层的成虫搬离,上方放置新一批幼虫,从而实现蚯蚓的循环养殖。本发明可以利用饲养池上下层的温差分别饲养幼虫和成虫,温度高的上层饲养幼虫,温度低的下层饲养成虫。同样的,由于加湿装置大多位于饲养池下方,因此在饲养池的上下层还会造成一个湿度差,蚯蚓在各龄段对湿度要求也不一致,孵化时为35-40%、幼虫为35%、中虫为40%、成虫为45%,因此将成虫饲养在下层还能充分利用湿度差,为蚯蚓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进一步的,立体饲养池设置六层,其中可开合坑板设置5层,最底层为不与立体饲养池固定连接的可搬运层,最下层需搬离,成虫开始进行处理,也才能方便下一次的逐层下降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坑板从上到下面积逐渐增加,其中最底层面积为最上层面积的5-10倍,由于蚯蚓体积变大,因此,越到下层饲养面积需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立体饲养池上方的温度传感器一、设置于立体饲养池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二以及设置于饲养池上方的加温装置;所述湿度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立体饲养池上方的湿度传感器一、设置于饲养池下方的湿度传感器二以及设置于饲养池下方的加湿装置。在饲养池上下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有利于更准确的监测饲养池的温湿度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坑板自上而下分别养殖幼虫、1-2龄虫、3-5龄虫、5-8龄虫、9-13龄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未经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3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