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遮挡尖端效应的电镀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0229.0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郭群;徐春红;肖文英;陈文超;王红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挡 尖端 效应 电镀 夹具 | ||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紧固件局部电镀时,避免尖端效应产生的电镀夹具。该电镀夹具主要由不导电材料制外圈、塑料制绝缘内圈、及铜制挂钩组成。其中铜制挂钩整个结构表面用绝缘漆涂刷,进行绝缘;不导电材料制外圈的外圆直径大于零件电镀部位的直径0.5~MM;不导电材料制外圈的长度小于等于塑料绝缘内圈的长度。使用过程中,将塑料绝缘内圈套在零件不需要电镀的部位外部,再将不导电材料制外圈套在塑料绝缘内圈外部,最后将零件两端装夹于铜制挂钩处,这样即方便操作,又通过不导电材料制外圈遮挡住零件的尖端部位,使得电镀过程中,不再产生尖端效应,尖端也不会再抢电流,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主要是一种适用于紧固件局部电镀时,避免尖端效应产生的电镀夹具。
背景技术:
紧固件的生产特点是零件小、数量大。特别还有一些产品需要局部电镀。长期以来,对于只要求杆部电镀的产品,我们采用绝缘胶带和热塑管的方法对头部进行绝缘,以防止松动脱落。而非电镀部位则采用特制的钢制内圈管套进行绝缘。由于管套与零件杆部接触处形成了一个尖端面,从而产生了尖端负效应。在电镀过程中,由于尖端效应的作用,电镀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时,尖端面就已经迅速生长铬层,并形成树枝状生长在端面周围,而且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树枝越长越大,疯狂抢夺电流,致使本来只有17%的镀铬电流效率降到更低,不仅使电镀时间延长,而且导致零件本身得不到均匀的镀层。如果将零件提出槽液面,敲掉树枝状铬层,放回去继续电镀,零件表面本来完好的铬层又会因此起泡或生长麻点。通常在电镀这类产品时,都是按照工艺规定时间的最大范围24小时进行电镀,但由于尖端效应抢电流,最终还是得不到满意的镀层和厚度,合格率也仅为5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使用方便、高效的电镀夹具,在电镀过程中可以遮挡尖端效应的电镀夹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局部电镀导电夹具,该电镀夹具主要由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塑料制绝缘内圈(2)、及铜制挂钩(1)组成。其中铜制挂钩(1)整个结构表面用绝缘漆涂刷,进行绝缘;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的外圆直径大于零件电镀部位的直径0.5~2MM;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的长度小于等于塑料绝缘内圈(2)的长度。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塑料绝缘内圈(2)套在零件不需要电镀的部位外部,再将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套在塑料绝缘内圈(2)外部,最后将零件两端装夹于铜制挂钩(1)处。这样即方便操作,又通过使用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遮挡住零件(4)的尖端部位,使得电镀过程中,不再产生尖端效应,尖端也不会再抢电流,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下列优点:
(1)节约电镀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每槽所用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2/3;
(2)避免了树枝状镀层的生长,零件受镀均匀,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9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夹零件示意图;
图2为零件示意图;
图3为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与塑料绝缘内圈2装配示意图;
图4为不导电材料制外圈3、塑料绝缘内圈2与零件装配示意图;其中铜制挂钩1外表面用绝缘漆进行绝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规格为M5×30的螺栓进行局部电镀,使用本发明对其进行电镀。其中螺栓需要电镀的杆部直径为12MM,不需电镀的的杆部直径为6.5MM,长度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0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阳极氧化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