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方式诱蚊灭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0181.3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娟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8;A01M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100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方 式诱蚊 灭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方式诱蚊灭蚊器。
背景技术
蚊子属四害之一,其平均寿命不长。蚊子有雌雄之分,其中,雄蚊触角呈丝状,食物来源主要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口器退化,通常在繁殖前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但是,蚊子在吸食人体血液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人体的皮肤造成痒痛肿胀等症状,更可怕的是同时给人体注入它本身所携带的各种病毒,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而根据研究,蚊子的种类繁多,并且蚊子传播的疾病可达80多种,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使用的诱蚊灭蚊装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风机式的诱蚊灯,还有一种是二氧化碳诱蚊灭蚊装置。蚊子的种类有很多,各个地区蚊子分布的种类和比例也不一样,而各种蚊子的习性也大有不同。比如有喜欢白天活动的蚊子,有喜欢夜间活动的蚊子;对二氧化碳敏感的和不敏感的蚊子;对人体皮肤温度敏感的和不敏感的蚊子等等。
因此,现有的诱蚊灭蚊装置只用一种诱蚊方式来诱导不同习性的蚊子,其诱蚊效果往往比较差,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灭蚊效果。尤其是在家居的使用过程中,因为灭蚊不彻底导致用户仍会受到蚊子的骚扰或攻击,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多方式诱蚊灭蚊器,其利用红外发热、诱蚊灯以及诱蚊液互相作用的多方式诱蚊,能够诱导不同习性的蚊子,从而大大增强该灭蚊器的诱蚊性能,最终达到理想的灭蚊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方式诱蚊灭蚊器,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诱蚊装置、捕蚊装置和灭蚊装置;所述诱蚊装置包括外壳、固定板、红外发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诱蚊灯;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外壳的端面以形成一封闭的内腔;所述红外发热装置设置于内腔中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腔中;所述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诱蚊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灭蚊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诱蚊液,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设有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所述诱蚊液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中。
由此,本发明通过利用红外发热装置发热、诱蚊灯发光以及诱蚊液挥发气味三种方式结合,互相作用来诱导不同习性的蚊子,实现灭蚊器能够诱导对温度、光线以及气味敏感的蚊子并将其捕杀,进一步通过结合温度传感器维持发热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利于提高灭蚊器的诱蚊效果及稳定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发热装置发热温度设置在37至40摄氏度范围内。通过对红外发热装置的发热温度作进一步的限定,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地模拟人体皮肤的温度,进一步有利于诱导对人体皮肤温度敏感的蚊子,从而提高诱蚊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蚊液为人工汗液、乳酸、尿酸、醋酸、水、氨基酸、丙酮酸混合制成的人工调剂液。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地模拟人体皮肤表面挥发出来的气味,保证实现诱导对人体气味敏感的蚊子的目的,进一步有利于将捕捉到的蚊子淹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捕蚊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支架和风扇;所述第二壳体上下连通,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保证捕蚊装置将蚊子捕捉到,进一步有利于防止捕捉到的蚊子逃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设有开口。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被捕捉到的蚊子掉落到灭蚊装置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固定在固定板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保证灭蚊器正常使用时的电量提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两根连接杆,所述诱蚊装置和捕蚊装置通过所述至少两根连接杆固定。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诱蚊装置与捕蚊装置的稳定连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多方式诱蚊灭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的多方式诱蚊灭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多方式诱蚊灭蚊器包括诱蚊装置10、捕蚊装置20和灭蚊装置30;所述诱蚊装置10、捕蚊装置20和灭蚊装置30依序层叠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娟,未经谢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0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便携式水稻飞虱灭杀装置
- 下一篇:宽幅高效诱捕有害昆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