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捕杀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9508.5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娟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A01M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100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蚊装置,属于灭蚊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传染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大多以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因此,有效捕杀蚊子对遏制传染疾病有显著效果。目前人们常用的捕杀蚊子的方式主要为:
1、蚊香:由高温燃烧后释放出的除蚊剂释放到空气中,达到杀蚊效果。
2、电蚊香:将液态的杀虫剂利用热气蒸发,达到杀蚊效果。
3、杀虫剂:以具有相当毒性的化学药剂,以直接喷洒的方式灭蚊。
4、捕蚊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以灯管发光引诱蚊子,再利用电网瞬间高压电击蚊子,将其烧焦。
上述灭蚊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灭蚊效果,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具有许多缺点,除捕蚊灯外,其他灭蚊方式均需要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其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此外,利用化学物质来杀蚊,长久后蚊子会产生抗药性,甚至发生变异,造成更大的威胁。而采用电击的方法灭蚊,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在电击时发生较大的响声并发出火花。现有的技术中采用风机或涡轮将蚊子卷入一仓室之中,让蚊子风干至死,这种杀蚊方法虽然较为安全,但是杀死蚊子的时间较长,而且收集蚊子的仓室很长时间不能打开或清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捕杀蚊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快速杀死蚊子。
一种诱捕杀蚊装置,包括诱蚊室、喷气装置和调控机构,所述喷气装置设置在诱蚊室的下方,并通过调控机构连接。
所述诱蚊室包括室体、透气网和捕蚊灯。所述室体呈柱状,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透气网设在室体的侧壁或上端;所述捕蚊灯设置在诱蚊室内。
所述喷气装置为一二氧化碳气罐,所述二氧化碳气罐的上表面与诱蚊室的下端配合,其配合程度达到密封,所述二氧化碳气罐的上表面设有喷气口,由喷气口向诱蚊室内喷出二氧化碳气体。
所述调控机构包括传感器、控制电路和连接件,所述传感器为红外感测装置,设置在诱蚊室下端内侧。所述控制电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并与连接件和喷气口机械连接,连接件与诱蚊室和喷气装置机械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诱捕杀蚊装置,能够吸引并检测到蚊子,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蚊子包围,通过隔绝氧气而将蚊子闷死,由于本身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杀死蚊子的方法是将蚊子闷死,不必采用化学试剂,不会引发蚊子的变异或抗药性,长久使用时也不会失效。此外,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提高装置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能够起到诱蚊的作用,提高诱蚊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网的网眼孔径小于0.3cm,防止蚊子从透气网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捕蚊灯设置在诱蚊室中央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卡扣,与喷气装置上端固定,诱蚊室下端带有卡槽,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用于将诱蚊室与喷气装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带有一弹性凸起,卡槽上留有与弹性凸起相应的凹槽,使诱蚊室与喷气装置的紧密连接不会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的弹性凸起卡在凹槽内,支撑诱蚊室处于喷气装置的上方,并且使诱蚊室与喷气装置分开。使用时,传动机构将喷气装置向上推进,弹性凸起从凹槽中被推入卡槽中,卡扣完全没入卡槽中,使诱蚊室与喷气装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喷气装置的上端与诱蚊室的下端接触处带有密封圈,用于将诱蚊室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还可以是声波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蚊子飞入时特有的声波,检测到蚊子的飞入,并传出控制信号至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碳气罐的上表面的喷气口口径为1-10cm,喷气口方向朝上或水平,喷气压为500Pa,喷气时间为30秒。
进一步地,所述杀蚊部件可以是带有喷水口的水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诱捕杀蚊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诱捕杀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诱捕杀蚊装置中连接件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杀蚊装置10,所述诱捕杀蚊装置10包括诱蚊室100、喷气装置200、调控机构300(图未示)。所述喷气装置200设置在诱蚊室100的下方,并通过调控机构30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娟,未经谢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9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