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全氟烷基化的芳香族衍生物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4408.3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6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冉;易文斌;赫五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23/20 | 分类号: | C07C323/20;C07C323/09;C07C3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氟烷基化 芳香族衍生物 芳香族化合物 路易斯酸 合成 全氟烷基亚磺酸 亚磷酸二乙酯 二氯乙烷 分离纯化 工艺条件 环境友好 简单安全 金属催化 经济实用 还原剂 溶剂 活化 过量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所示硫全氟烷基化的芳香族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是以的芳香族化合物和的全氟烷基亚磺酸钠为原料,在还原剂亚磷酸二乙酯和路易斯酸存在下,在过量的1,2‑二氯乙烷为溶剂的条件下,在95~110℃的反应温度下,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得到硫全氟烷基化的芳香族衍生物。本发明方法工艺条件合理,操作简单安全;无需金属催化,经济实用,环境友好;利用路易斯酸活化芳香族化合物C‑H键,达到了硫全氟烷基化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由全氟烷基亚磺酸钠合成硫全氟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背景
硫全氟烷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结构,由于这类基团具有强吸电子性、亲脂性和稳定的C—F键等特性,能够显著改变含硫全氟烷基化合物的酸性、偶极矩、极性、亲脂性及其代谢和化学稳定性,长全氟烷基链不仅有助于稳定母体化合物,还能改变化合物的两亲性,因此含有硫全氟烷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探索硫全氟烷基片段引入的方法一直是合成领域的热点。目前已有的合成方法主要为。
例如:
文献1(Pooput C,Dolbier W R,Medebielle M.NucleophilicPerfluoroalkylation of Aldehydes,Ketones,Imines,Disulfides,and Diselenides.[J].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6,71(9):3564-8.)采用硫醇与全氟烷基碘作为原料合成硫全氟烷基化产物的方法是最常用的,由于不用考虑硫源的问题,硫全氟烷基的形成则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其局限在于原料底物必须有-SH的存在,在应用上存在较大限制。其反应式如下式:
文献2(Pooput C,Dolbier W R,Medebielle M.NucleophilicPerfluoroalkylation of Aldehydes,Ketones,Imines,Disulfides,and Diselenides.[J].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6,71(9):3564-8.)采用二硫醚为底物原料合成硫全氟烷基化产物的思路在于二硫醚本身含有硫原子,全氟烷基源可以采用羧酸类、碘代物等,但是在拓展上仍然存在局限。其反应式如下式:
文献3(Nguyen T,Rubinstein M,Wakselman C.ChemInform Abstract:Reactionof Perfluoroalkyl Carbanions with Thiocyanates.Synthesis of FluorinatedSulfides and Sulfenyl Chlorides[J].J.org.chem,1981,46(9):1938-1940.)该文献总结了以全氟烷基格氏试剂与硫氰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硫全氟烷基产物,亲核试剂为全氟烷基源,硫源则在原料底物上。其反应式如下式:
以上方法大致涵盖了硫全氟烷基化现有的合成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使用含硫底物作为原料合成硫全氟烷基的方法比较直接,高效,但是需要提前准备对应的硫醇、二硫醚或硫氰基等,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同时存在拓展上的局限。寻求一种高效的,便捷的,经济的合成硫全氟烷基的方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合理、便于生成、成本低廉的经由全氟烷基亚磺酸钠,以亚磷酸二乙酯为还原剂,在路易斯酸(FeCl3)催化下合成硫全氟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4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轮对轮径自动校验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高负载事件期间的轴承外座圈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