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3540.2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3/08 | 分类号: | B62M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1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脚蹬 支撑横梁 延伸板 抗压能力 固定设置 脚蹬主体 立柱侧面 上下两层 安装孔 立板 圆柱形立柱 立柱中心 人体脚部 使用寿命 圆形阵列 中心轴线 垂直的 上端面 下端面 立柱 自行车 支撑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包括脚蹬主体,脚蹬主体包括圆柱形立柱和与立柱侧面固定连接的四块延伸板,延伸板以立柱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立柱周边,立柱侧面开设有用于与自行车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与安装孔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相邻延伸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横梁,位于上下两层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具有增强作用的立板。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相邻延伸板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横梁可以使人体脚部得到良好的支撑,而在上下两层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设置立板使得该自行车脚蹬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使自行车脚蹬的质量大幅提高,并最终实现了显著延长自行车脚蹬使用寿命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自行车及其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
背景技术
由于自行车脚蹬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机构,所以自行车脚蹬在众多自行车零部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行车脚蹬的质量优劣对于其使用寿命长短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自行车脚蹬的质量评价主要参考其机械强度的高低。由于传统的自行车脚蹬的机械强度较差,所以长时间承受脚部施加压力而极易发生断裂。这使得自行车脚蹬的使用寿命过于短暂,在行车途中会给自行车骑行者带来不便。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使自行车脚蹬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
本发明创造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包括脚蹬主体,所述脚蹬主体包括圆柱形立柱和与所述立柱侧面固定连接的四块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以所述立柱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周边,所述立柱侧面开设有用于与自行车固定连接的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孔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相邻所述延伸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横梁,位于上下两层所述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具有增强作用的立板。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与所述支撑横梁通过点焊连接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位于相邻两块所述延伸板之间的多个所述支撑横梁分别以相等的间距平行排布于所述延伸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防滑块体。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安装孔外侧处的相邻两块所述延伸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本发明创造一种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该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中通过将所述脚蹬主体设计为包括所述立柱以及所述延伸板,可使所述脚蹬主体的结构由传统的矩形块体转变为结构简单且更为轻巧的高强度支撑骨架;通过在相邻所述延伸板之间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横梁使人体脚部得到良好的支撑,而在上下两层所述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设置所述立板使得该自行车脚蹬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所述自行车脚蹬的质量大幅提升,并最终实现了显著延长所述自行车脚蹬使用寿命的目标。
第二,该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中所述立板与所述支撑横梁通过点焊连接方式连接固定。该连接方式使得上下两层所述支撑横梁通过所述立板连接为一体,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横梁的抗压能力大幅提升;由于该连接方式具有很高的连接强度,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所述立板突然脱落而降低所述支撑横梁支撑能力的情况。
第三,该抗压能力强的自行车脚蹬中位于相邻两块所述延伸板之间的多个所述支撑横梁分别以相等的间距平行排布于所述延伸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该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所述支撑横梁的支撑能力分布更加均衡,避免出现因所述支撑横梁分布不均而导致部分所述支撑横梁承受力人体脚部施加压力过大而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3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