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1874.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蕊;羡慧竹;杨凤海;张宏宾;杨宝琳;韩柳;迟源;宋玮琼;李亦非;吴小林;丁宁;刘士峰;王芳;邹战明;王猛;秦伟;季明明;薛大龙;史集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1R31/00;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条码 rfid 通信 模块 检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定流水线管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电网计量工作紧紧围绕“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创新计量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国家电网计量体系建设,规范计量检测和技术监督,计量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建成以“四线一库”为核心的“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计量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电能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工作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且检定质量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难以保证检定标准和检定结果的一致,不能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智能电网快速推广应用的更高要求。全自动检定系统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集成自动传输设施和全自动电能表检定装置发展而形成的智能化检定系统,能够完成自动传输、电子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数据处理和全过程监控。
在使用全自动检定系统实现电能计量器具为通信模块的检定时,需要对检测的每一个通信模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态均实现实时自动跟踪了解。为此,急需加强对通信模块的管理。现有技术中,在智能电网领域的自动化检定流水线的通信模块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人工或单一的管理方式,管理不科学,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检定通信模块造成的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检定通信模块造成的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包括:获取检定流水线上的通信模块的条形码数据和托盘的RFID标签数据,其中,托盘用于装载一个或多个通信模块;生成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的第一控制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装置,包括:条码扫描模块,用于获取检定流水线上的通信模块的条形码数据;RFID抄读模块,用于获取检定流水线上的托盘的RFID标签数据,其中,托盘用于装载一个或多个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用于生成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的第一控制命令;匹配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命令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在通信模块上设置条形码和在装载通信模块的托盘上设置RFID标签的方式,通过获取检定流水线上的通信模块的条形码数据和托盘的RFID标签数据,生成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的第一控制命令,根据第一控制命令将条形码数据和RFID标签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第一匹配信息,达到了智能化检定通信模块的目的,实现对通信模块的条形码数据和托盘的RFID标签数据一一对应,进而便于对通信模块进行全流程的精确管理,可以追踪获取每个通信模块的实时状态信息,提升对通信模块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了提高检定自动化程度和提高检定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定通信模块造成的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可选的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可选的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条码和RFID的通信模块检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