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地通信中轨旁无线AP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165.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郜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B61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79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中轨旁 无线 ap 故障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地通信中轨旁无线AP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不依靠轨道电路判定列车位置,实现了列车速度、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的精确控制,能进一步缩小列车间隔,并提高系统节能水平和运营服务质量。CBTC采用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开放的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了列车与轨旁设备实时双向通信,信息量大,并通过采用基于IP标准的列车运行控制结构,可以在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的同时附加其他功能(如安全报警、员工管理及乘客信息发布等)。
为了保证车地通信的可靠性,在实际的CBTC系统中,通常会采用ATC红蓝网双网冗余的结构。无线网络采用双网单覆盖结构,在沿线的每一个设备箱内同时安装两个无线收发设备即AP,通过光纤分别与虚线网和实线网的交换机相连接。
采用双网冗余结构,红蓝网有一方发生故障时,会采用另一方的单网络实现车地通信;当双网都发生故障时,系统只能进行降级运行。但无论是单网故障还是双网故障,都不得不等到线路停运之后,此处的故障才能得以检修,影响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地通信中轨旁无线AP故障处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当轨旁无线AP发生故障时,短时间内让列车重新获得红蓝网信息,先保证车地间双网的正常运行,然后当线路停运之后,再维修此处故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地通信中轨旁无线AP故障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站台上提供备用无线AP,其中所述备用无线AP用无线承载器承载;
当第一轨旁无线AP出现故障时,获取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故障信息,其中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位置信息;
对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配置后的所述备用无线AP的参数与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参数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无线承载器将经过参数配置的所述备用无线AP移动到预设位置,以代替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工作。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获知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为自由波方式,则
对一个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且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紧邻的非故障轨旁无线AP的网络覆盖范围的靠近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方向的边缘位置。
另一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获知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为波导管方式,则
对两个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且两个备用无线AP的预设位置分别为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左右紧邻的两个非故障轨旁无线AP的耦合器位置。
其中,所述对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对应的IP地址、信道、带宽和功率参数信息,对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
另一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故障信息具体包括: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接收到无线AP管理交换机APM自动监测发来的故障信息。
另一优选地,所述无线承载器为无人机、机器人或遥控汽车。
另一优选地,操作人员按照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位置信息对所述无线承载器的预设位置进行设置,所述无线承载器根据所述预设位置进行行进,将所述备用无线AP携带到所述预设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地通信中轨旁无线AP故障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无线AP配备模块,用于在站台上提供备用无线AP,其中所述备用无线AP用无线承载器承载;
故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第一轨旁无线AP出现故障时,获取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故障信息,其中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位置信息;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备用无线AP进行参数配置,配置后的所述备用无线AP的参数与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参数相同;
位置移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无线承载器将经过参数配置的所述备用无线AP移动到预设位置,以代替所述第一轨旁无线AP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