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代谢组学方法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9223.3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琴;耿柠波;张海军;陈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英类 毒性当量 毒性作用 人肝癌细胞 评估 氯代 代谢组学技术 定量分析 细胞 代谢毒性 代谢路径 代谢组学 作用表现 统计分析 差异性 代谢 定性 暴露 分析 | ||
1.一种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作用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的操作步骤如下:
a)相同毒性当量的不同种类二噁英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进行暴露处理;
b)提取细胞内的代谢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c)利用统计分析、代谢路径分析对相同毒性当量的不同种类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二噁英毒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此方法涉及到的二噁英类化合物包括具有毒性当量因子的17种有毒的二噁英中的二种以上;
步骤a中的人肝癌细胞为HepG2;
步骤b中细胞内代谢物包括极性代谢物和非极性代谢物;
步骤b中代谢物检测方法为UPLC-QTRAP;
步骤c中统计学处理包括: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热重评估、代谢轮廓分析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步骤c中的代谢路径分析采用的是http://www.metaboanalyst.ca/MetaboAnalyst/faces/home.xhtml中的路径分析程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处理肝癌细胞的的时间为24h,短期的暴露不需要换液,后续的代谢组分检测误差更小。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细胞成分提取采用体积浓度80%甲醇一步超声提取法。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UPLC-QTRAP分析方法采用的是SRM模式。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估,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毒性评估是利用不同种类二噁英对人肝癌细胞内代谢物的干扰程度及影响的代谢路径种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2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