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8103.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殊勤;蔡立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5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链 功率控制 无线通信网络 传输功率 速率变化 传输 方法和装置 计算机程序 无线电资源 快速收敛 链路使用 设备指示 设备处 响应 监测 链路 | ||
本公开提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该无线通信网络包括通过第一链路进行传输的第一设备和通过第二链路进行传输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使用至少部分重叠的无线电资源。一种在该第一设备处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包括:确定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传输功率;在第一时段内,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以所述第一传输功率来执行传输;监测所述第一链路上的所述传输的速率变化;以及响应于监测到速率变化,向所述第二设备指示与所述速率变化有关的信息;并且响应于所述第一时段到期,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链路的用于第二时段的传输功率。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功率控制的快速收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干扰抑制问题是无线网络中的基本问题。由于无线电信号的广播特性,当在同样的资源(例如时间、频率、码、以及或者空间资源)上存在多条通信链路时,在这些通信链路间将可能发生相互干扰,从而限制网络吞吐量。每条通信链路具有对应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目前,进行干扰减轻的方式包括,例如,对每条链路上的传输进行集中地调度和对链路的发送功率进行集中地控制。
传统的集中式设计要求网络的全局信息来获得一般功率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以计算复杂度为代价获取良好的网络性能。网络规模越大,复杂性越高。这导致其在大规模网络的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无线网络容量,新引入了小小区(例如,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或者甚至是个人小区)的概念和设备到设备(D2D)、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等技术。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很可能将变得非结构化,而传统的集中式控制因为太过于复杂而效率低下。另外,无线干扰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并且功率与链路传输速率关系也是非凸的和非连续的,因此,如何获得最佳的功率控制方案一直是深具挑战性的开放问题。
根据不同的干扰建模,在干扰抑制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考虑0-1碰撞模型,其假定在一个特定的传输范围内,同时传输链路会发生碰撞而导致传输速率为零;与之相反,在特定的传输范围之外则不存在冲突,各条链路获得预设的传输速率。另一类干扰抑制的研究考虑更为复杂和细致的模型,即基于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的模型。它假定链路传输速率是链路接收器处的SINR等级的连续函数。然而,这两类功率控制方案在复杂度、时间成本和实践效果方面都有待改进。
在本公开中,提出了用于功率控制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对各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注意,发明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关键元素的要点或描述各种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作为对后述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处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通过第一链路进行传输的所述第一设备和通过第二链路进行传输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使用至少部分重叠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第一传输功率;在第一时段内,通过所述第一链路以所述第一传输功率来执行传输;监测所述第一链路上的所述传输的速率变化;以及响应于监测到速率变化,向所述第二设备指示与所述速率变化有关的信息;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时段到期,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链路的用于第二时段的传输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还可以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第一时间点监测到的所述速率变化,重置所述第一时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时段的时间长度来重置所述第一时段。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时段的时间长度可以是基于1/(n.C)的指数分布生成的随机数,其中C为常数,并且n为可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传输功率的集合中所包括的离散传输功率等级的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8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