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与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7501.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魏群;樊秋红;谷建涛;章昊;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6 | 分类号: | G06F21/56;G06F21/6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性能 数据 保护 系统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1)分别电性输入连接系统检测单元(2)、病毒检查系统(3)和数据加密单元(4),所述应用服务器(1)电性双向连接系统备份单元(5),所述系统备份单元(5)电性双向连接查询端口(6),所述应用服务器(1)电性输出连接数据解密单元(7),所述数据解密单元(7)电性输出连接数据恢复输出(8),所述应用服务器(1)还电性双向连接镜像服务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检测单元(2)具有检测与恢复功能和自身免疫功能,能够检测系统信息和原保存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当程序发现系统信息异常时,能报告错误的类型和部位,并等待用户发出恢复、保存和重新引导指令,通过自身代码的检测,以判别是否被病毒感染,必要时执行自身恢复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检查系统(3)根据病毒寄存与传播的原理,对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进行病毒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加密单元(4)利用伪随机加密算法,将一批文件进行组合加密,加密后的密码文件的组织和结构保证了信息的保密性和操作的方便性,同时其内部有两类经过加密的定位信息,分别用于顺序解密和部分解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解密单元(7)可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部分解密或全部解密,在部分解密时,程序利用密钥串中的部分信息首先对文件中的定位表进行解密,然后核实内部签字的正确性并将文件名表显示在屏幕中供用户选择,实现批量解密,在执行全部解密时,程序根据文件的结构完成顺序解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恢复输出(8)包括信息检查模块和数据恢复模块,其中信息检查模块用于检查当前目录下各文件的完好性,扫描并执行该目录下所有被删除文件和被病毒感染的可执行文件的可恢复性,数据恢复模块检查当前目录下各文件的完好性,必要时实施对被删除文件和被病毒感染的可执行文件的恢复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服务器(9)与应用服务器(1)保持同步,且镜像服务器(9)与应用服务器(1)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远程点。
8.一种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计算机性能的数据优化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应用服务器(1)外接客户端采集计算机上的资源参数,并存储到应用服务器(1)中;
S2:利用病毒检查系统(3)对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中的资源参数进行病毒扫描,并由数据加密单元(4)利用伪随机加密算法,将存储在应用服务器(1)中的文件进行组合加密;
S3:由应用服务器(1)将加密后的文件下发给数据解密单元(7),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部分解密或全部解密;
S4:解密后的文件经由数据恢复输出(8)下发到关联的移动客户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5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