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4355.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士通;梅志武;郑然;赵晓雨;李松;王婧晔;武宏宇;李玉明;隋杰;张运方;孙慧丽;曹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27/00;G01C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高精度 敏感 器用 光学系统 | ||
1.一种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孔径光阑(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探测器保护玻璃(8)和光电探测器(9)构成;入射光线从第一透镜(1)入射,第一透镜(1)为正透镜,收集目标的发射光线,并将目标发出的光能量汇聚后入射至第二透镜(2)上;第二透镜(2)为正透镜,用于校正第一透镜(1)产生的球差;第三透镜(4)对第二透镜(2)发出的光能量进行像差校正后发送给第四透镜(5);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和第六透镜(7)对光学系统焦距进行修正,并对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4)的像差进行校正;光电探测器(9)对接收的光能量进行探测;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均为正透镜,第三透镜(4)、第六透镜(7)均为负透镜;
所述光学系统焦距为37.6mm,入瞳直径为34mm,F数为1.1,全视场角为17°;第一透镜(1)顶点距光电探测器(9)的总长度为62.7mm,光学系统焦距与长度的比例为37.6:6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前表面曲率半径57.94mm,后表面曲率半径-192.31mm,透镜中心厚度5mm,外轮廓直径38mm,材料为熔石英材料;
第二透镜(2)前表面曲率半径31.05mm,后表面曲率半径81.41mm,透镜中心厚度6mm,外轮廓直径35mm,玻璃牌号为ZK9;
第三透镜(4)前表面曲率半径-45mm,后表面曲率半径32.29mm,透镜中心厚度4.5mm,外轮廓直径29.4mm,玻璃牌号为ZF4;
第四透镜(5)前表面曲率半径37mm,后表面曲率半径-44.06mm,透镜中心厚度8.5mm,外轮廓直径33mm,玻璃牌号为LAK3;
第五透镜(6)前表面曲率半径26.92mm,后表面曲率半径-161.81mm,透镜中心厚度6.9mm,外轮廓直径24.4mm,玻璃牌号为LAK3;
第六透镜(7)前表面曲率半径-28.25mm,后表面曲率半径42.46mm,透镜中心厚度2.5mm,外轮廓直径17mm,玻璃牌号为ZF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保护玻璃(8)为平板玻璃,厚度为1mm,玻璃牌号为BK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高精度星敏感器用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空气间隔为0.5mm;所述第二透镜(2)和孔径光阑(3)空气间隔为2mm;所述孔径光阑(3)和第三透镜(4)空气间隔为4.5mm;所述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空气间隔为2.3mm;所述第四透镜(5)和第五透镜(6)空气间隔为12.5mm;所述第五透镜(6)和第六透镜(7)空气间隔为3mm;所述第六透镜(7)和探测器保护玻璃(8)空气间隔为3.42mm;所述探测器保护玻璃(8)和光电探测器(9)空气间隔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43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