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棒材的非真空熔炼水平连铸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4063.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5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付华栋;谢建新;李伟;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45 | 分类号: | B22D11/045;B22D11/055;B22D11/059;B22D11/124;C22C1/02;C22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cu cr zr 合金 真空 熔炼 水平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棒材的非真空熔炼水平连铸生产工艺,属于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水平连铸生产工艺,在非真空熔化炉中采用气氛保护、添加覆盖剂和精炼剂等措施既可有效地解决Cu‑Cr‑Zr熔体易氧化的问题,又可突破常规真空熔炼带来的设备造价高、熔炼能力受限问题。此外,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水平连铸工艺生产Cu‑Cr‑Zr合金棒材,有利于合金熔体中的夹杂物和凝固析出气体排入液相,提高棒材组织致密性;有利于获得强轴向取向柱状晶组织提高合金棒材后续冷加工性能。该生产工艺可实现大盘重、长尺度,含有易氧化、易偏析元素高强高导铜合金棒材的高质量连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铜合金的制备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棒材的非真空熔炼水平连铸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Cu‐Cr‐Zr合金(0.1%~1.4%的Cr,0.02%~0.20%的Zr,杂质<0.2%)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且抗软化温度高,耐磨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接插件、引线框架、高速铁路接触线、水冷结晶器等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发展的关键材料。
目前国内外Cu‐Cr‐Zr合金棒材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真空熔铸冷轧法、真空立式半连铸热加工开坯法、真空熔铸水封挤压法等。1)真空熔铸‐冷轧法:该工艺装备投资小,适合于小批量、小规模生产,难以实现大盘重、长尺度Cu‐Cr‐Zr合金棒材连续大规模生产,且所制备铸锭内部易产生成分偏析、组织疏松等铸造缺陷,难以在后续冷加工中彻底消除,导致产品性能较差[张进东等,接触线用 Cu‐Cr‐Zr合金制备工艺,中国发明专利,CN 100587091C,2010‐02‐03]。2)真空立式半连铸‐热加工开坯法:真空半连续铸造‐热加工开坯是生产高性能Cu‐Cr‐Zr合金棒材的有效方法之一[米绪军等,一种铜铬锆系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10171876 A,2010‐06‐02]。但在生产大盘重、长尺度棒材时,该方法需要大型真空熔炼炉和大型热加工设备,采用热加工开坯能耗高、金属烧损大,且热加工开坯后需表面酸洗,工艺流程长,环境负担大。3)真空熔铸‐水封挤压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挤压成形和固溶淬火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可缩短 Cu‐Cr‐Zr合金棒材的生产流程。但在生产大盘重、长尺度棒材时,该方法同样需要大型真空熔炼炉和大型水封挤压设备,投资高,能耗大,工艺控制难度大[刘关强.铜‐铬‐锆合金(C18150)棒材新工艺的研究,有色金属加工,2011,40(2): 8‐9.]。
考虑产品性能(强度>500MPa,导电率>70%IACS)和超长尺度线材(如高铁接触线要求>1500m)连续化生产的要求,现有Cu‐Cr‐Zr合金棒材生产方法存在需要真空熔炼设备、铸造质量差、单根棒材长度/重量受限制、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难以高效低成本连续生产高性能、长尺度Cu‐Cr‐Zr合金棒材。上述制备方法存在问题的根源是Cu‐Cr‐Zr合金真空熔炼、普通铸造或半连续铸造质量差、可加工棒材长度受限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基于非真空熔炼的大盘重、长尺度高质量Cu‐Cr‐Zr合金高效连续铸造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利申请人等前期针对白铜管材开发了一种热冷组合铸型水平连铸技术 [谢建新等,一种白铜管材热冷组合铸型水平连铸工艺与设备,中国发明专利, CN101966564A,2010‐10‐09],其原理是在传统水冷结晶器连铸基础上,发明了一种采用加热段和冷却段组成的二段式热冷组合铸型进行连铸的工艺,铸型的加热段采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强制加热,冷却段采用水冷结晶器进行强制冷却,由此在管坯凝固界面附近建立起超高的轴向温度梯度,获得高轴向取向的柱状晶组织。该工艺的优点是:(1)连铸管坯组织致密且具有高轴向取向的柱状晶组织,具有优良的冷加工性能,有利于室温轧制、拉拔等后续加工;(2)管坯内外表面质量优良,无橘皮、褶皱、裂纹等缺陷,不需内外表面铣面等处理可直接用于后续冷加工;(3)可获得较大的拉铸速度,可实现大直径薄壁管坯的水平连铸。该发明工艺为铜合金管材高效生产提供了崭新的途径。然而,上述发明工艺难以直接应用于含有易氧化,易偏析合金元素的铜合金棒材的连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4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