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用类别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3792.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文;林佳萍;李晖;李代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56 | 分类号: | G06F2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用 类别 恶意 软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用类别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特征提取阶段;危险权重赋予阶段;基于类别的危险值计算阶段;机器学习分类阶段;加入新特征新样本阶段。本发明采集所有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基于特征的类别,计算每类的危险值;基于应用的类别,计算每类特征的危险值;应用kNN算法对应用进行分类,对该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应用类别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当今社会流行起来,人们开始通过手机来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然而安装在手机上的恶意软件数量激增,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据统计,在全球智能手机中安卓手机占83.6%,但是在移动平台中,有高达91.1%的恶意软件来自安卓系统。中国手机病毒增长超过400%,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已经不亚于传统电脑。
安卓手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智能手机有丰富的功能,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各种软件,安卓系统本身的开放性为恶意软件的生存提供了环境。由于移动应用商店没有准确的安全准则,大量的恶意应用程序可以轻松从应用商店下载。用户安装的软件很可能具有恶意行为而不被用户察觉。恶意软件以破坏系统,隐私窃取,恶意扣费,耗费流量为目的,主要分为木马,后门,蠕虫,僵尸网络,攻击性广告,间谍软件。目前恶意软件采用的技术为重新打包流行的应用程序;伪装成正常软件,哄骗用户下载安装;嵌入恶意代码;隐身技术等。
目前的静态检测恶意软件工具有Androguard,apktool,Dex2Jar等。目前的静态检测方法为基于权限,基于签名,基于组件和字节码分析。动态检测动态检测工具有Droidbox,TaintDroid等。静态检测在程序运行之前执行,动态检测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执行。静态检测分析源代码,但是准确率较低。动态检测在沙盒中执行程序,只能根据软件运行时的行为来判断是否为恶意软件,不能分析源代码。
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各有优缺点,如果只采用静态或动态方法的一种,对应用的分析不够全面,还存在检测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应用类别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将采用混合检测方法,包括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混合方法包含了静态和动态的所有特征,经过分析能得到应用的恶意程度。现有的检测技术并没有将程序所属的类别纳入考虑范围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使检测粒度较粗。比如读取联系人和账户信息,对于壁纸类的应用是不正常的,而对于财经类的应用是正常的。基于应用类别能将正常应用和恶意应用更清晰的分开,从而降低了恶意软件检测的误判率。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应用类别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特征提取阶段
在电脑中安装ubuntu系统,对应用进行反编译,从AndroidManifest.xml中提取权限,从META-INF中提取签名,使用dex2jar和JD-GUI把class.dex转换为应用的源代码,通过Droidbox和测试机分析程序运行时的行为;
步骤2、危险权重赋予阶段
根据每类行为特征不同的危险水平,赋予不同的危险权重;权重为0.5的是交互类,特别危险类,网络活动类和信息泄露类这几类行为特征;交互类特征被用来和其他手机或网页进行信息交换,如果应用不包含该类,那么其他类特征就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交互类特征危险程度最高;动态特征中,网络活动包括打开连接和流量进出,信息泄露类可能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给用户带来难以预估的危害;
权重为0.4的是控制类,系统类,源代码类和签名类这几类行为特征;控制类和系统类控制了手机系统的权限和活动,比花费类和隐私类更加危险;通过源代码,分析是否包含恶意的包和类;通过签名,可以判断应用是否来自某个恶意软件家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3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