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2104.5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6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伟;朱成科;郑宗林;曾本和;雷骆;王宵;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30;A23K40/10;A61K36/46;A61K9/14;A61P31/12;A61P31/22;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4024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锦鲤 病毒性疾病 饲料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的鱼类,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锦鲤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病害发生也有增加的趋势,锦鲤的各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尤其是锦鲤疱疹病毒病开始广泛传播。锦鲤疱疹病毒病1998年首次爆发在以色列,但在1999年才确认其真正病原是锦鲤疱疹病毒(Koiherpesvirus,KHV)。此后在英国、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也都有暴发。近年来,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广泛传播,造成锦鲤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制约锦鲤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KHV传播迅速,可感染任何年龄的锦鲤与鲤,感染KHV的病鱼典型临床症状是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平衡失调、体表多黏液、在皮肤和鳍基部出现出血症状、眼球凹陷、鳃苍白或颜色不规则并伴有中度至严重的鳃坏死,感染后7~10d开始出现死亡,2~3周后死亡率可达100%。该病毒造成病鱼的死亡率极高,疫情难以控制。目前,治疗这种病毒的方式有高温治疗、疫苗防治等,但治疗效果不佳,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品种能有效治疗病毒性疾病尤其是锦鲤疱疹病毒的品种少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可增强该鱼种的免疫力、有效防治锦鲤的病毒性疾病尤其是锦鲤疱疹病毒,促进其生长。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中药组份:刺五加10-20份、党参5-10份、杜仲5-10份、茯苓5-10份、板蓝根5-10份、芒果叶5-15份、穿心莲提取物10-20份。
进一步地,上述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刺五加15份、党参8份、杜仲8份、茯苓8份、板蓝根8份、芒果叶10份、穿心莲提取物15份。
其中上述穿心莲提取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穿心莲内酯含量至少为40%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至少为2%。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芒果叶干燥粉碎至,用9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每次所得提取液,回收溶剂,用真空干燥箱50℃干燥,得芒果叶提取物;
2)将刺五加、党参、杜仲、茯苓、板蓝根按量称取,混合、粉碎过筛成40目的粉末,放入煎煮容器内,加入4-6倍质量的水,浸泡2小时,然后煎熬2小时,过滤,将药汁倒出;再次向药渣内加入相对于粉末质量2-4倍的水,煎熬1小时,过滤,得药汁;将两次过滤所得药汁混合,得中药混合液;
3)将芒果叶提取物加入到步骤2)所得中药混合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置入真空浓缩设备中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60℃,浓缩时间为30分钟,冷却后得混合浓缩液;
4)将穿心莲提取物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浓缩液,混合均匀,得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待用液。
此外上述步骤还包括将步骤4所制得的待用液,经过喷雾干燥,得到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干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锦鲤病毒性疾病的饲料添加剂在制备防治病毒性疾病提高锦鲤免疫机能的饲料中的应用,上述饲料添加剂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基础饲料总质量的1-10%。
进一步地,上述添加剂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基础饲料总质量的7%。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在细胞内繁殖,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寄生于寄主细胞内,依赖寄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在病毒基因提供的遗传信息调控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胞浆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方式自细胞释放出而感染其他细胞,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锦鲤疱疹病毒,简称KHV,因其主要是由DNA类疱疹滤过性病毒感染所引起,又名鲤鱼肾炎及鳃坏疽病毒,该病的发病迅速,死亡速度快。一旦发现KHV,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鱼杀灭,切断病毒源,因此该病的预防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预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日常需要注意增强提高鱼体的自身免疫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2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