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0528.8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来;李广泽;朱丽萍;王泰;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78 | 分类号: | A01N43/78;A01N43/56;A01N43/1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菌组合物 白粉病 瓜果蔬菜 增效作用 氟菌唑 质量比 噻菌胺 防治 防效 联苯 吡菌 病害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A和B组成,A为flutianil,B为选自异丙噻菌胺、联苯吡菌胺和苯并烯氟菌唑中的任意一种,A与B的质量比为1︰50~50︰1。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适合于防治瓜果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白粉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flutianil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草莓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草莓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等杀菌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另外,三唑类药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引发药害。
flutianil为噻唑烷类杀菌剂,分子式:C19H14F4N20S2,分子量426.5。该药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而见效。flutianil在极低的浓度(10mg/L)对瓜果蔬菜的白粉病等病害具卓效。
flutianil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目前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白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风险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发现flutianil和异丙噻菌胺或联苯吡菌胺或苯并烯氟菌唑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白粉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所述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分子式C20H25NO3S,分子量395.5。该杀菌剂被用于草莓、柑橘、青豆角、菜豆、黄瓜、玉葱、马铃薯、莴苣和甘蓝等作物,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
所述联苯吡菌胺(Bixafen),分子式C18H12Cl2F3N3O,分子量414.2。联苯吡菌胺属酰胺类结构的广谱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麦类防治锈病、白粉病及用于果树防治白粉病和黑星病等。
所述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分子式:C18H15C12F2N3O,分子量398.2。苯并烯氟菌唑为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属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广谱、高效,持效期长,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
异丙噻菌胺、联苯吡菌胺、苯并烯氟菌唑是本领域公知的SDHI类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A和B,A为flutianil,B为选自异丙噻菌胺、联苯吡菌胺和苯并烯氟菌唑中的任意一种,A与B的质量比为1︰50~50︰1,优选质量比为1:30~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0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