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0470.9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9/14;C02F3/3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致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智能 节能 节水 养殖业 环保 温热 净水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养殖业不断地发展,大量的饲料,肥料,化学药品抗菌素,消毒剂的使用,这也造成了养殖环境内的污染,给养殖水体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沉积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 造成水质恶化 , 严重时导致养殖生态系统失衡,而且仅仅依靠水体自身自然的代谢能力远远达不到水质生产要求,现在常规采用物理、化学和生化工艺处理养殖废水,使得水体饲料有机物完全分解,降低水体污染率,减少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耗能少,能够节流环保,减少污染,符合持续发展理念。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包括养殖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净化池、消毒池、供热装置和储水池,养殖池出水口连接水泵进水口,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过滤池的进水口,第一过滤池出水口连接第二过滤池的进水口,第二过滤池的出水口连接净化池的进水口,净化池的出水口连接消毒池的进水口,消毒池的出水口连接供热装置内设有换热装置的进水口,换热装置出水口连接换热介质泵进水口,换热介质泵出水口连接热泵机组装置进水口,热泵机组装置出水口连接节流装置进水口,节流装置出水口连接换热装置进水口处,换热装置顶端设有出水管道连接储水池进水口,储水池出水口通过回流泵与养殖池连接。
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方法,其步骤为:养殖池中的水通过水泵送入到第一过滤池,养殖池内残留的污泥杂物,通过智能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然后通过排液管道排出,水进入第一过滤池后通过石英砂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池,然后通过第二过滤池的活性炭过滤层对水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二次过滤后的水进入净化池进行净化,净化的剩下的杂质通过底端排污口排出,净化后的水进入到消毒池,通过消毒池内的密封的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消毒过后的水进入板式换热器进入换热,在进入换热介质泵前会自动泄压,然后通过换热介质泵进入热泵机组,又通过节流装置,最后又回到板式换热器内,这样形成一个闭式回流,然后换热后的水通过板式换热器顶端的出水管道进入储水池,储水池顶端的保温层进行保温,然后通过回流泵将水送入到养殖池内。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养殖池内设有智能喷淋装置,智能喷淋装置连接自来水管;养殖池底端设有排液管道。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第一过滤池内装有石英砂,第二过滤池内设有活性炭过滤层。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净化池底端设有排污口。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消毒池内设有密封的紫外线消毒灯。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换热装置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口处设有流量控制器。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板式换热器与换热介质泵之间设有自动泄压装置。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其中,储水池顶端设有一层保温层。
前述的高效智能节能节水型养殖业环保温热净水循环系统,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净化池和消毒池的进出水口都设有高性能净水膜;
高性能净水膜包括底膜层、基质支撑层、微生物制剂层以及防护表层,所述基质支撑层和微生物制剂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底膜层上,且通过所述被防护表层包覆;
底膜层由抗氧化聚乙烯材料压制成孔径为35-45μm的孔状膜,所述抗氧化聚乙烯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52-54份,增塑剂:22-25份,羟基聚磷酸酯:7-9份,环氧大豆油:5-7份,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11-13份,聚四氟乙烯:12-14份,硬脂酸:1-3份,正丁基萘磺酸钠:2-4份;
基质支撑层由基质材料压制成孔径为45-55μm的孔状膜,所述基质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脱乙酰甲壳素:13-15份,木质素:4-6份, 纤维素:18-20份,豆粕:3-5份,麦麸:7-9份;
微生物制剂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黑曲霉:13-15份,青霉菌:1-3份以及烟曲霉22-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0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油田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纳滤膜中央净水系统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