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充电底座的充电或信号传输防抖动电路及充电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9328.2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王佳;李培静;吉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H03K17/567;H02J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充电 底座 信号 传输 抖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充电底座的充电或信号传输防抖动电路及充电底座,包括触发部、延时电路、启动电路和开关电路;触发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插入状态,并在电子设备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启动延时电路控制充电底座中的负载电路延时上电,使电子设备在插入到充电底座后不会立即进入充电和信号传输过程,而是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充电和信号传输,由此不仅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在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因放置瞬间出现的抖动而对电子设备的充电和/或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造成的冲击影响;而且即使电子设备在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发生位置放偏的问题,也有时间及时纠正,从而杜绝了因充电探针安放错位而导致电子设备烧坏的问题,提高了电子设备充电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底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在插入其充电底座中时为提高充电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而提出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手持式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上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目前的智能POS机除了具有现金或易货额度出纳功能外,大多还集成有上网、拍照、语音、导航、定位等手机功能,甚至还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声波支付等线上支付功能。随着电子设备中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内部设置的功能芯片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电子设备使用时的耗电量不断增大,电池电量消耗得越来越快,继而导致充电操作更加频繁。
现有的移动电子设备一般具有线充和座充两种充电方式。采用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充电是一种既快速又方便的充电方式,而且在充电底座上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不同的接口,满足不同的信号传输要求。但是,采用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风险,那就是用户在将电子设备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插入的瞬间会存在手抖动甚至位置放偏的情况,而且用户在将电子设备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电子设备经常是处于开机状态的,这时充电底座的电信号就会对电子设备产生一定的电流冲击,严重时还会因为充电探针安放错位而导致电子设备被烧坏。因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充电底座的充电或信号传输防抖动电路,以防止电子设备在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因放置瞬间产生的抖动而对电子设备的充电和/或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造成的冲击影响,增强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充电底座的充电或信号传输防抖动电路,在所述充电底座中设置有用于完成充电功能和/或信号传输功能的负载电路以及为所述负载电路供电的电源转换电路;其中,所述防抖动电路包括触发部、延时电路、启动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触发部设置在充电底座的插槽中,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在充电底座中的插入状态;所述延时电路在上电运行并延时设定的延时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启动电路在所述触发部检测到电子设备插入到充电底座中时,连通所述延时电路的供电回路,控制所述延时电路上电运行;所述开关电路在接收到所述延时电路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后,接通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所述负载电路之间的供电回路,使负载电路上电运行。
优选的,在所述触发部中设置有一无保持功能的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启动电路,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在所述启动电路中设置有一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通所述的按压开关,在所述按压开关闭合时连通所述延时电路的供电回路,利用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的供电电源为所述延时电路供电。
优选的,所述开关元件优选采用一颗PNP型三极管,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连接所述的按压开关,并通过第二分压电阻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通所述供电电源,集电极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电源端子。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延时电路的供电要求,将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分压电阻连接至所述供电电源,集电极通过第四分压电阻接地,根据所述延时电路的供电要求配置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的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9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