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点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7496.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隋毅;林在犁;唐泽伟;田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P17/00 | 分类号: | F02P17/00;G09B2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杨明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点火调节器 点火线圈 点火 继电器 逻辑继电器 标准间隙 旋钮式可变电阻 次级线圈电阻 汽车发动机 测试系统 非标准 旋钮 串联可变电阻器 火花塞间隙 可变电阻器 测试 测试分析 初级线圈 开关连接 旋钮连接 电阻 与非 串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点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ECU、标准间隙火花塞、非标准间隙火花塞、点火线圈、两个旋钮式可变电阻、点火调节器、点火逻辑继电器和继电器,标准间隙火花塞串联点火线圈后与ECU连接,非标准间隙火花塞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与点火调节器上设置的开关连接,两个旋钮式可变电阻分别包括旋钮和可变电阻器,两个旋钮设置在点火调节器上,与非标准间隙火花塞对应的点火线圈的一端与点火调节器连接,另一端与ECU连接,该点火线圈中的初级和次级线圈电阻分别串联可变电阻器后与对应的旋钮连接,点火调节器与点火逻辑继电器连接,点火逻辑继电器与ECU连接。可以实现初级线圈电阻、次级线圈电阻及火花塞间隙变化的测试分析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气电控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点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是汽车的五大系统、两大机构之一,发动机各缸的点火能量大小对油气混合气燃烧质量影响甚大。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实验表明,直接影响点火能量大小主要有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电阻值、次级线圈电阻值和火花塞间隙三个因素。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开发需要根据点火系统零部件选型考虑火花塞间隙、初级点火线圈及次级点火线圈的阻值三个关键参数的允许偏差量,从而达到一致性的设计合理化及零部件进货检验的标准化。
考虑到火花塞及点火线圈三个关键技术指标偏差量大小对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具有较大影响,有针对性的开发一款点火系统性能测试分析平台,完成任意指定品牌及型号的火花塞、点火线圈组合的指标变化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的量化测试分析,以便于对制定具体发动机的火花塞及点火线圈设计指标允许参数偏差提供数据支撑,该实验测试系统的测试分析功能为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及研发试验提供可能,亦是学校开展汽车电气电控相关人才培养需要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
但是,目前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教学实验台均为某款车型的点火线圈、火花塞、发动机电喷ECU为基础,采用该车型点火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通过转速旋钮模拟发动机转速信号(可模拟霍尔式、电磁式、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的信号)的方式实现该车型发动机点火系统的试验研究,但该实验台无法开展针对点火线圈阻值变化、火花塞间隙变化的点火性能实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点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汽车发动机点火测试系统,适用于两气缸以上的发动机,具体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至少两个火花塞、至少两个点火线圈、第一旋钮式可变电阻、第二旋钮式可变电阻、点火调节器、点火逻辑继电器和继电器,点火线圈的数量与气缸的数量相同,点火线圈包括串联的初级电阻和次级电阻;所有的火花塞中包括至少一个标准间隙火花塞和至少一个非标准间隙火花塞,标准间隙火花塞的间隙为0.8-0.9mm,继电器的数量与非标准间隙火花塞的数量相同;两个旋钮式可变电阻分别包括旋钮和可变电阻器,两个旋钮分别设置在点火调节器上;
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与点火线圈数量相同的点火线圈引脚、爆震传感器引脚、档位引脚、点火逻辑继电器引脚和接地引脚;其中,每个标准间隙火花塞均依次串联对应的点火线圈中的次级电阻和初级电阻后与一个点火线圈引脚连接;与每个标准间隙火花塞对应的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电阻未与点火线圈引脚连接的一端分别与档位引脚连接;爆震传感器引脚与爆震传感器连接;接地引脚接汽车电源的负极;
第一旋钮式可变电阻包括第一旋钮和第一可变电阻器,第二旋钮式可变电阻包括第二旋钮和第二可变电阻器,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设置在点火调节器上;
所有的非标准间隙火花塞对应一个点火线圈,该点火线圈包括串联的初级线圈电阻和次级线圈电阻,初级线圈电阻与对应的点火线圈引脚连接,次级线圈电阻与第二可变电阻器的固定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7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掘进钻车伸缩推进梁
- 下一篇: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及其分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