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开槽机以及电动开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5206.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8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11/00;B23Q11/06;B23Q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刘哲源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开槽机 开槽机本体 开槽机 护罩 信号接收器 板式 切割装置 吸尘风扇 吸尘装置 出尘口 入尘口 吸尘口 壳体 阻隔 加工技术领域 切割刀片 驱动装置 软管连通 推动把手 智能控制 软管 驱动轮 遥控器 排出 无尘 连通 体内 申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开槽机以及电动开槽机,属于加工技术领域。开槽机包括开槽机本体,开槽机本体设置有切割装置、吸尘装置和驱动装置;切割装置包括护罩和设置于护罩内的切割刀片,护罩设置有吸尘口;吸尘装置包括壳体、吸尘风扇和阻隔板式软管,吸尘风扇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入尘口和出尘口,入尘口与吸尘口连通,出尘口与阻隔板式软管连通;开槽机本体设置有驱动轮和推动把手。电动开槽机包括遥控器和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设置于开槽机本体。本申请提供的开槽机无尘效果好,排出的灰尘大大减少了。电动开槽机能够实现智能控制,控制和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开槽机以及电动开槽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开槽机具有以下特点:1.一种无尘切割是用喷水的方法来达到消尘目的的,这个方法有以下几个缺陷,一是要浪费很多的水,二是会使得施工现场积聚很多水而弄得很脏,三是对切割机本身的使用也不安全。2、市场上还有一种除尘方法,就是用一个布袋套在软管上,使得灰尘通过软管装到布袋里面,灰尘经软管流到布袋,灰尘就会跟着气流渗出布袋,所以最终排出的灰尘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开槽机,以减少灰尘的排出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开槽机,实现智能控制,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开槽机包括开槽机本体,开槽机本体设置有切割装置、吸尘装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切割装置和吸尘装置运动;切割装置包括护罩和设置于护罩内的切割刀片,护罩设置有吸尘口;吸尘装置包括壳体、吸尘风扇和阻隔板式软管,吸尘风扇设置于壳体内,阻隔板式软管能够截留流经其内部的杂质,壳体设置有入尘口和出尘口,入尘口与吸尘口连通,出尘口与阻隔板式软管连通;开槽机本体设置有驱动轮和推动把手,驱动轮设置于开槽机本体的底部,推动把手设置于开槽机本体的远离切割装置的一端。
现有的开槽机主要是通过喷水的方式实现消尘的目的,但是该种方式存在以下的几个缺陷,一是要浪费很多的水,二是会使得施工现场积聚很多水而弄得很脏,三是对切割机使用也不安全。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开槽机是通过吸尘风扇将切割槽内的灰尘吸入阻隔板式软管内,阻隔板式软管对吸入的灰尘进行多次阻隔,到排出的地方已经没有什么灰尘了,使得开槽机排出的灰尘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无尘效果。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效果非常显著。设置驱动轮这推动把手,便于移动开槽机,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将开槽机推至不同的加工地点。
进一步地,护罩包括切割刀护罩和吸尘部,切割刀片设置于切割刀护罩,切割刀护罩的远离切割刀片的切割前端的一侧竖向设置有卡接滑槽,吸尘部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吸尘通道,吸尘口位于竖向吸尘通道的最低端,吸尘部的外侧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滑动嵌设于卡接滑槽且套设于竖向转动设置的驱动螺杆的外侧,驱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吸尘部沿驱动螺杆的轴心线方向往复移动;壳体的入尘口设置有套管,吸尘部的顶端滑动套设于套管的内侧。
进一步地,切割刀片包括活动切割刀片和固定切割刀片,活动切割刀片和固定切割刀片并排转动设置于切割刀护罩的内部,活动切割刀片和固定切割刀片之间通过能够调节轴向间距的调节转轴连接;切割装置还包括开槽机构,开槽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传动齿轮组、导向定位器、电镐钢筒和电镐扁铲,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组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电镐钢筒和电镐扁铲铰接,传动齿轮组驱动电镐钢筒转动,电镐钢筒带动电镐扁铲铲除活动切割刀片和固定切割刀片切割出的两条线槽之间的加工介质。
进一步地,切割刀护罩包括固定护罩和转动设置于固定护罩的前端的活动护罩,活动护罩位于活动切割刀片和固定切割刀片的切割前端,活动护罩和开槽机本体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度可调式夹紧装置
- 下一篇:汽车坡道停车检测和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