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2439.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3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秀林;邹任玲;胡秀枋;安美君;赵展;肖凯;张向学;刘吉永;丁瑞丰;高大地;姜月;王燕;王正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1/0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爬行 脊柱 康复训练 装置 | ||
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架,运动角度调节机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腹部支撑机构和摆尾运动机构。通过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可以实现左右顺序运动侧、上下肢反向运动联动运动训练;通过摆尾运动机构可以带动患者做左右扭腰运动;通过腹部支撑机构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舒适度;通过运动角度调节机构可调节运动面板的角度。本发明实现了主、被动运动的切换,主动运动时可以调节运动阻力。通过调节运动面板角度可以实现跪撑爬行、攀高爬行、俯式爬行,保证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上下肢体顺序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医学专家指出:脊椎病的诱因归咎于人类直立(包括坐位)的时间过多引起的。在重力的作用下,长时间的直立状态使脊椎承重过量,而爬行则能缓解长时间直立导致的脊椎承重,改变人体脊柱力学结构和受力状态。爬行时身体重力分散到四肢,从而大大减轻了重力对颈椎、胸椎、腰椎的负担。目前,现代临床治疗前期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脊椎病,而后期的康复采用体疗的爬行疗法,这种疗法疗效显著。
目前国内外有些主动爬行训练的产品,有体育锻炼以及塑身的用途,只有单一的主动爬行模式,无法实现针对需要辅助运动训练的重病患者,更无法实现爬行的评估。近几年有被动的爬行训练器,但训练器的四肢多采用多组分立电机控制。而爬行运动过程是一侧上下肢体反向运动,一侧与另一侧按顺序而动做,采用分立型电机组控制不利于实现爬行联动过程,而且电机越多,装置繁琐,容易产生误动作,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架,运动角度调节机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腹部支撑机构和摆尾运动机构;运动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底架上,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和腹部支撑机构分别安装在运动角度调节机构上,并可在运动角度调节机构的作用下一起倾斜一个角度,摆尾运动机构与腹部支撑机构相连并可带动联动爬行运动机构的后部摆动。
所述运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转动机架,与底架活动连接,并与腹部支撑机构及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固定连接;
蜗轮蜗杆减速传动机构,设置在底架上,并与底架固定连接;
弧形齿条,与蜗轮蜗杆减速传动机构传动相连,并与腹部支撑机构传动相连;可带动转动机架和腹部支撑机构一起转动倾斜一个角度。
所述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包括:
运动面板支架,安装在运动角度调节机构上;
上肢爬行支撑型材,共两根对称设置在运动面板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并与运动面板支架固定连接;
下肢爬行支撑型材,共两根对称设置在运动面板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并与运动面板支架活动连接;
上肢直线导轨,共两根分别固定在两根上肢爬行支撑型材的内部底板上;
下肢直线导轨,共两根分别固定在两根下肢爬行支撑型材的内部底板上;
上肢滑块,共两块分别与两根上肢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下肢滑块,共四个,分两组左右设置,每组两个下肢滑块前后设置,分别与两根下肢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上肢把手,共两个分别与两块上肢滑块固定连接;
下肢腿托,共两个分别与两组下肢滑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2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