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2304.4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3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邹任玲;胡秀枋;赵展;徐秀林;安美君;张向学;刘吉永;丁瑞丰;高大地;姜月;王燕;王正源;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爬行 脊柱 康复训练 装置 运动 机构 | ||
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包括运动面板支架、上肢爬行支撑型材、下肢爬行支撑型材、上肢直线导轨、下肢直线导轨、上肢滑块、下肢滑块、上肢把手、下肢腿托和联动驱动机构,联动驱动机构共两组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上肢爬行支撑型材和下肢爬行支撑型材内,并分别与相应侧的上肢滑块、下肢滑块传动相连;一侧的联动驱动机构可带动同一侧的上肢滑块、下肢滑块同步运动,进而带动同一侧的上肢把手和下肢腿托同步运动。本发明采用左侧电机与右侧电机反向运动联动训练,实现上下肢体反向被动运动。解决了爬行训练产生误动作安全隐患问题。可以实现左右顺序运动侧、上下肢反向运动联动运动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运动医学专家指出:脊椎病的诱因归咎于人类直立(包括坐位)的时间过多引起的。在重力的作用下,长时间的直立状态使脊椎承重过量,而爬行则能缓解长时间直立导致的脊椎承重,改变人体脊柱力学结构和受力状态。爬行时身体重力分散到四肢,从而大大减轻了重力对颈椎、胸椎、腰椎的负担。目前,现代临床治疗前期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脊椎病,而后期的康复采用体疗的爬行疗法,这种疗法疗效显著。
目前国内外有些主动爬行训练的产品,有体育锻炼以及塑身的用途,只有单一的主动爬行模式,无法实现针对需要辅助运动训练的重病患者,更无法实现爬行的评估。近几年有被动的爬行训练器,但训练器的四肢多采用多组分立电机控制。而爬行运动过程是一侧上下肢体反向运动,一侧与另一侧按顺序而动做,采用分立型电机组控制不利于实现爬行联动过程,而且电机越多,装置繁琐,容易产生误动作,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所述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架,运动角度调节机构、联动爬行运动机构、腹部支撑机构和摆尾运动机构;所述联动爬行运动机构包括:
运动面板支架,安装在运动角度调节机构上;
上肢爬行支撑型材,共两根对称设置在运动面板支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并与运动面板支架固定连接;
下肢爬行支撑型材,共两根对称设置在运动面板支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并与运动面板支架活动连接;
上肢直线导轨,共两根分别固定在两根上肢爬行支撑型材的内部底板上;
下肢直线导轨,共两根分别固定在两根下肢爬行支撑型材的内部底板上;
上肢滑块,共两块分别与两根上肢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下肢滑块,共四个,分两组左右设置,每组两个下肢滑块前后设置,分别与两根下肢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上肢把手,共两个分别与两块上肢滑块固定连接;
下肢腿托,共两个分别与两组下肢滑块固定连接;
联动驱动机构,共两组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上肢爬行支撑型材和下肢爬行支撑型材内,并分别与相应侧的上肢滑块、下肢滑块传动相连;一侧的联动驱动机构可带动同一侧的上肢滑块、下肢滑块同步运动,进而带动同一侧的上肢把手和下肢腿托同步运动。
所述联动驱动机构包括同步轮座、上肢同步轮、下肢同步轮、电机座、电机、上肢同步带、下肢同步带、钢丝绳、换向导轮座、换向导轮、限位器安装板和限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2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吊装置及使用其的外骨骼机器人
- 下一篇:联动爬行脊柱康复训练装置